|||
二、交通服务是经济物品也是成本
经济学中成本是人们为了获取物品而不得不放弃得最高代价。物品是指“有胜于无”的东西。交通服务作为物品,与水果、笔记本、理发、按摩等不同。一方面,人想要获取水果或笔记本,为的就是它们本身。而交通服务是人为了目的地活动而进行的中介选择,其本身没有人所追逐的特质。这是说,为了休息人们会买椅子坐,但不会上大巴只为坐椅子;为了避暑人们会买空调降温,但不会坐高铁只为吹空调。周末的成都,56路公交车挤满青年男女,并不是公交汽车有多享受,而是为了到春熙路购物。因此,可以说出行是目的地活动的一部分,而交通需求则是最终经济物品的一部分。
无论最终经济物品的性质,交通服务作为其部分,有其质量,可以独立地来分析。即这部分物品的质量符合“有胜于无”的定义。速度、座位、服务频率、空调、安全等都是交通服务的质量。人们追逐交通服务的质量的意图是“有胜于无”、“多胜于少”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交通服务可以独立地进行分析,而目的的活动不是可以忽略而是可作为分析的约束条件。关于交通服务的质量的更详细讨论,见第五节网络交通服需求。
另一方面,交通服务的全部都是“成本”(cost)[注]。如前所述,交通服务本身无一点最终物品的用值,于是也可以说选择交通服务,即不得不付出的交通成本。这成本永远是正数,大于零。人在马路上,可能行大运,白捡一块钻石钞票,成本为零,却绝无可能白捡交通服务。即便汽油免费、火车任意乘坐(例如中国革命大串联时期),人至少仍要付出时间成本。一般地,交通成本,包括经济费用、时间耗费、旅途劳顿、货物破损、安全风险,等等。
从这一角度来看,交通服务是为了实现目的地的活动需求的部分(或全部)成本。交通服务作为成本,不仅包括货币代价和非货币代价,还包括多人世界的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注],典型的例子如,交通拥挤。相关更详细地解释和讨论,在第四节的第五部分给出。
为便于理解交通服务既是物品又是成本,可考虑如下例子。家的楼下,一个水果市场,橘子每斤5块,每天下班顺道买水果非常方便。2个街区之外,是更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橘子每斤3块,楼下的橘子都是从此批发市场小车运来的。楼下水果市场每日的顾客络绎不绝,是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他们买的是橘子也是(货车)交通这种物品,放弃的是批发市场的橘子和(步行)交通这种代价。例子中,交通(货车和步行)既是橘子物品的一部分,又是买橘全部代价的一部分。
交通服务的物品与成本的二重性对交通需求分析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对此性质认识的差异,导致了传统上交通需求分析方法分为如下两大类:
1、以交通服务为经济物品的交通需求分析:理论基础为需求定律,约束条件选取为传统的价格、收入、成本等,研究关注弹性分析。详细展开,见本章第四节。
2、以交通服务为成本的负效用最小化原理:研究者为了引进经济学的选择行为理论,在构造选择行为模型中,以成本的视角看待交通。为了解决无从对应地构造“效用函数”的困难,研究者变通地引入“负效用”的概念,将交通成本的全部内容涵盖进来,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不可靠成本等等。相应地,修订后的选择行为模型以负效用最小为原则。
这一修订有其合理性,甚至也可以应用于构建其他任何经济物品的选择行为模型。例如,从成本角度看待柑橘,则买橘并非买“橘”,而是为了买多汁解渴和那特殊的甜味。于是,选橘是追逐最终需求(解渴和特殊甜味)而必须要付出的介质,其全部都是成本。可构造橘的负效用,包括货币成本、扒皮苦涩、多籽少汁等等。这时,橘的选择行为原则为负效用最小,其效果等同于考虑价格约束下的效用最大。
显然,负效用的概念对于一般经济物品是有碍理解,也违背常识的。除非精神病,应该没有人习惯逆向思维,买橘用排除法,寻找多籽少汁最小那个。然而,这逆向概念应用于交通选择行为分析,却有相反效果,能够同时处理交通的物品和成本双重性。负效用最小的原则,符合人们的常识理解。耗时少价格低的那趟列车,人们会不加思索地选择。需要指出,这里仍有局限,例如,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不能直接移植于负效用理论。
正如交通服务的物品和成本二重性其实是视角的不同,上述两种方法本质上也不差异。一般而言,任何一种交通需求分析,区别仅在于选取分析对象及其约束条件两方面,在于让那些因素作为不变的、那些作为可变的,从而分析交通需求随之做如何改变。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