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著“人体环核苷酸动态平衡的机理”(Mechanisms of dynamic equilibrium of cyclic nucleotides in human bodies.)的缺欠与弥补
——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哈尔滨医科大学 张 鹏
CAMP(环磷酸腺苷)与CGMP(环磷酸鸟苷)的发现,首先使人们逐渐阐明了激素作用的机理。Suterland等(1965)提出CAMP是激素的“第二信使”学说。而后Hardman等和Goldberg实验证明CGMP和CAMP一样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激素作用;CAMP与CGMP发现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细胞动力学和肿瘤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CAMP与CGMP对细胞代谢效应和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是相反的,Goldberg等提出“双向控制学说”和“阴阳(Yin yang)”学说。正常代谢和生理效应就是这一对阴阳物质的动态平衡。
我读硕士研究生(1978-1981)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急性白血病时环核苷酸(CAMP,CGMP)的变化”(见照片1——
在本课题实验中,我同时测定了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白细胞及脑脊液中CAMP与CGMP的含量。发现它们(血浆、白细胞、脑脊液)的CAMP与CGMP含量具有直线相关性(急性白血病或其它某种疾病时无此相关性)。这表明这一对矛盾的统一(动态平衡)可能在调节人体激素的作用及细胞增殖等,这种“平衡”的破坏就会产生疾病如肿瘤。
为此,我探讨了人体是如何维持“CAMP与CGMP的动态平衡的,撰写了“人体CAMP与CGMP动态平衡的机理”一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张鹏、洪宝源(我的导师,哈医大二院教授,时年77岁,著名的医学老前辈)署名投寄到《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进展》(科学出版社)。
照片4-6,这部分内容是我原稿中的后半部分,我精心地综合文献设计了用简化的(→)线形图以翘翘板形象得表明在生理情况下CAMP与CGMP的动态平衡调节方式。
这篇论著被刊登在该杂志1984;6(1):18-22.
但是让我遗憾,更让我至今百惑不解的是文章中将原稿上述的后半部分内容删掉了。文章的题目是“动态平衡机理”但是刊登的文章中主要是“动态平衡”的相关内容,却缺少“机理”部分的较完整的阐述。我很不理解审稿人的意图。
今天,将这部分内容公示,一是弥补已发表文章的缺陷,作为基础医学研究或许今天还有意义,是否有意义,须请研究环核苷酸的同道们评说吧!
在我想起我的导师洪宝源教授时,也使我想起了内蒙古医学院的王广结教授,王老师对我在中华医学杂志,1985 , 65(4):135—138发表的“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与ABO血型的关系”(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leukemia and aplastic anemia and the ABO blood groups in the hans .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1985 , 65(4):135—138)一文的数据处理上提出指导性意见,让我多年铭记在心,在此由衷的致谢,并祝王老师健康、长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