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的生命之源乃历史也。历史的痕迹通过数学的语言呈献给人类的是数据的水流,或者小如溪泉,或者大似海洋。人类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生命线是“历史演化”,而分水岭却是“统计数学”。在这“数水横流”的历史时代,微数据也好,大数据也罢,以史为鉴的统计情怀其实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历史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而统计却还是当下多数民众的文化奢饰品。“以史为鉴”是历史的应用范畴,“还原真相”是历史的理论根本。对历史来说,理论有难度,应用更困难。前者面对的挑战是历史演化映射的原像存在性问题,后者所处的困难是多因素演化的随机性问题。“史记”中的内容是否能够高精度还原历史是与“史记者的品德”和时光保存下来的历史演化的“拓扑不变性”这两个主要变数息息相关的。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之后,开始知道历史的价值,并且进行了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发展,进而形成了现代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变数“论文成果”。还原历史靠“史记”和“论文成果”,发展历史还要大幅度地依赖“统计”,甚至是依赖研究多因素演化规律的“随机PDE”(随机偏微分方程)。如此下来,历史学科的朋友们就会开始争先抢后地关注数学了。
首先会出现历史学界对大学课程计划丢失高等数学的反思,甚至是批判。其次是历史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夯实高等数学学分和质量的教学改革。再次就是历史学者在关注高等数学重要性的同时,为了解决自身的数学养分问题而开始招收理工类的有数学背景的学生攻读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最好是博士生。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与历史融合之后,中国历史学科毕业的学生就会是拥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水平与能力的真正的历史科学专业的人士了。历史学科的科学化工作也就成型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具有显著数学特征的历史学科的办学先进模式向世界发达国家的传播,进而中国的历史学科模式成为世界最领先的历史学科模式,那个时候的中国大学历史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中会有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面孔,外加一个统计学出身的数学面孔。届时历史的科学作用和社会作用会让历史教授职业热门至极。历史学家的最大贡献之一将是让原本不知道以史为鉴的教育不到位(“极限位置”)的个别国家真正地明白统计学支撑下的历史的科学性会使得世界永远和平。
如果真的如上所言,那么何乐而不为之?剩下的一个大家都会问的问题就是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的时间是多少?也许这是历史学家和数学家的共同计算任务。想象的科学作用应该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不断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