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高校师资来源主要就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博士或者引进的人才,他们既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推动力,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在知识体系、教学能力和道德责任感方面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保证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学生,药物分析课程的青年教师也不例外。
从博士而来的青年教师的最大问题有两方面,一个是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另外一个却是和自己的专业有关,虽说青年教师经过多年的药物分析专业学习,发表了多篇SCI研究论文,撰写了厚厚的博士论文,但是这些高水平的成果,却很难被青年教师利用在教学中,究其原因就是对传统药物分析了解的不足,如果仅仅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那么面对本科生教学时候,这些曾经的知识就会显得拙荆见肘了。所以,青年教师要想上好课,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必要的岗前培训、跟班听课以外,还需要自己下苦功夫,立足药物分析专业,拓展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提升自身药物分析专业素质,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是教学的源动力。教学与科研相比,并不是不重要,而是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制无法对有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毕竟教学论文的档次不如SCI,教学成果多为高年资老师获得,编写教材之类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积累。一个青年教师也许可以很容易发表SCI论文,获得青年基金,但是对于教学却是从0开始,并且有可能会耽误自身的科研工作,所以没有对学生的爱作为动力,怎么能够去努力的了解学生,改善自身的教学实施呢?学生的反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很重要,这是抛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这些冷冰冰的文字的非常直观和直接的沟通,学生对于学习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能够促进青年教师对药物分析专业以至于药学教育的整体思考。而热爱之后才会做到“言传身教”,自己的关注不仅仅是如何完成一个实验,发表一篇论文,而应该是面对社会药学事件的时候,如何在课堂上有目的引导学生从药物分析专业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进而使学生逐渐具备强烈药品质量控制的关念和社会责任感;而因为热爱教学,教师授课过程才能展现药物分析研究中严谨、踏实、胆大、心细的心理特质,这些教师的内在心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的认同感。
当你真的投入教学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是有诸多缺陷的,最主要的就是对传统药物分析理解上的不足。药物分析本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分析检验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技能,这些基础的东西是今后学生提高能力的保证。然而青年教师在传授这些传统药物分析知识过程中,往往容易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例如称量,是所有数据获得的最初步骤,称量的精度决定的结果的准确程度,“称量2.0g”究竟是用电子天平、还是扭力天平或者托盘天平呢,称量范围到底是多少呢?药典和教材都给了答案,但是对于很多青年教师来说,使用更多的应该是电子天平,从来没有思考过普通称量的问题。这就需要青年教师熟读药物分析教材和参考书,必要的时候查阅文献,请教资深教师,甚至实验研究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讲出“药典文字”背后的故事,在课程中融入药物分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除此以外,青年教师还应当加强药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才能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基本知识去学习药物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和优化;例如在《药物分析》第七版教材抗生素的分析中,关于头孢呋辛酯的杂质检查有一个色谱图,其中有很多成分,而杂质检查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如果仅仅照本宣科,色谱图的内涵根本无法讲授清楚,因此教师要从药物结构入手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
当然青年教师在科研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也是可以提高药物分析专业素质的。药物分析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参与药品质量研究、体内药物分析等技术开发项目,锻炼并提高自身药物分析实验技能,了解并熟悉药物分析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加强药物分析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在授课过程中,青年教师就能够将专业技术身体力行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规范而专业的指导,并且授课内容也不会晦涩难懂,平铺直叙,而是融入了教师自身的研发经验。另外青年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科研经历中的问题和经验,“科研反哺教学”的最低层次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药物分析学科的前沿案例,适当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最高层次则是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设计、展开探究性实验,开展药物分析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对药物分析乃至药学专业的兴趣。
教学是需要反思的,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应该经常性得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效果,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当今的课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所以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应该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角度出发,选取与药物分析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时候青年教师容易满堂灌,希望面面俱到;或者就是过分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学没有药物分析特点,而是利用其他专业知识吸引学生,造成教学目标偏理;例如在进行抗生素教学时候讲授过多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实际则是忽略了抗生素本身的结构与性质特点,变成了讲座课。所以青年教师既要善于学习各家所长进行教学改进,但更要抓住药物分析专业特点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不仅授课语言要亲和、简洁具有启发性,肢体语言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书面语言如板书、课件、测验、作业等更需要体现药物分析课程知识框架与教学重点。
并不是博士毕业就具有很好的教学能力,也许很多青年教师具有非常好的教学基本功,但是如何抓住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教学才是今后很多年需要考虑的事情。备一个小时的课也可以去上,备一天的课也可以去上,但是两者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你给课堂付出多少,课堂对你的回馈就有多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就会提升多少。教学是一项质量工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更要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掌控课堂教学互动的进程,因此青年教师作为大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更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的药物分析专业素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效,才能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