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起云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ger1816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博文

学位制度

已有 4054 次阅读 2009-2-10 20:31 |个人分类:热点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位制度也是一种人才制度,在古代,人才制度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细致的一种人才方面的管理制度。最初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到了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经历了出现、完备、改革、鼎盛、灭亡几个阶段。中国的科举制度,所形成的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学位制度,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的人才选拔和提用体系。
>    由于科举制度的逐渐衰败,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开始借鉴西方的人才制度。1935年4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曾仿效英美体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授予的级别。学位获得者的资格和学位评定的办法等做了规定,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    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呈现出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面貌,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使之成为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关于学位制度的确定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    邓小平在197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要建立学位制度。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关怀和支持下,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
>    1979年3月,在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的主持下,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组成了五人工作小组,开始起草我国第一部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顺利通过,自198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它是发展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第一个国家立法,也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开先河之作。它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也标志着新中国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化轨道。
>    中国的学位制度确定已有30年,在30年中,我国已经自主培养出了数百万高层次专门人才,随着现代学位制度的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 学位制度建立之初,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从事教学与科研型的人才为主,授予的学位是学术型的,采用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模式,规模很小,选拔严格,1990年以前,全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3万人以内。可是随着中国的人口的高峰出现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经历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很多变化: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发展,专业学位的出现,培养的人才不再是学
> 术型的。各科研单位、高校,相继扩招,对于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相伴随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学位制度的管理缺陷、研究生“产品化” 等。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延续。
>    对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位管理制度,正确的管理和大众的正确理解,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高效、正确的贯彻执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   本科的学习,是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一个开始,也是学生高中毕业后面对职业教育学习和大学学习的选择岔路口。选择了大学学习就是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在以往的观念中,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普及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情况下,受人羡慕的大学生阶段已经不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投入上面,将会出现选择盲目、不理智。当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研究生与进入社会工作两种状态的选择,又再一次的出现了盲目的选择。由于社会工作竞争压力等因素,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的动力,并非是由于个人兴趣以及爱好所致,而是其他因素影响了大学生毕业生的选择。导致最后,很大比例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员在进入社会后,却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应该在媒体和政策宣传方面,政府以及教育机构和电视网络媒体正确的引导大众和社会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与区别,以及各自培养的目标。其次,对于教育部门,对于各类教育,应给予正确的政策支持和严格的管理。避免教育方面各层次、各区域、各领域的极化现象发生。正确并平衡对待新兴的专业以及经济中心地区和传统专业以及落后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再者,作为接受教育者本身,面对选择时,要多方面考虑,做出理智并且合理正确的决定。最后,对于掌握有话语权的部门,应不断改善现有的学位制度,以与现有社会的现状相匹配,避免现行研究生培养“本科化”延续的现象等问题的发生。
>    本科阶段,强调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扎实学习和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习得一定的社会交能力。以便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时,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
>    研究生阶段,强调学生自己对于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个人逻辑性思维的构建。
>    两个阶段所强调的重心不同,学习和工作,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个人的创新思想以及动手能力,不论那个阶段,都应该给予强调和培养。 也是一种人才制度,在古代,人才制度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细致的一种人才方面的管理制度。最初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到了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经历了出现、完备、改革、鼎盛、灭亡几个阶段。中国的科举制度,所形成的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学位制度,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的人才选拔和提用体系。
>    由于科举制度的逐渐衰败,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开始借鉴西方的人才制度。1935年4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曾仿效英美体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授予的级别。学位获得者的资格和学位评定的办法等做了规定,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    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呈现出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面貌,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使之成为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关于学位制度的确定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    邓小平在197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要建立学位制度。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关怀和支持下,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
>    1979年3月,在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的主持下,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组成了五人工作小组,开始起草我国第一部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顺利通过,自198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它是发展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第一个国家立法,也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开先河之作。它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也标志着新中国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化轨道。
>    中国的学位制度确定已有30年,在30年中,我国已经自主培养出了数百万高层次专门人才,随着现代学位制度的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 学位制度建立之初,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从事教学与科研型的人才为主,授予的学位是学术型的,采用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模式,规模很小,选拔严格,1990年以前,全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3万人以内。可是随着中国的人口的高峰出现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经历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很多变化: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发展,专业学位的出现,培养的人才不再是学
> 术型的。各科研单位、高校,相继扩招,对于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相伴随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学位制度的管理缺陷、研究生“产品化” 等。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延续。
>    对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位管理制度,正确的管理和大众的正确理解,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高效、正确的贯彻执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   本科的学习,是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一个开始,也是学生高中毕业后面对职业教育学习和大学学习的选择岔路口。选择了大学学习就是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在以往的观念中,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普及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情况下,受人羡慕的大学生阶段已经不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投入上面,将会出现选择盲目、不理智。当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研究生与进入社会工作两种状态的选择,又再一次的出现了盲目的选择。由于社会工作竞争压力等因素,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的动力,并非是由于个人兴趣以及爱好所致,而是其他因素影响了大学生毕业生的选择。导致最后,很大比例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员在进入社会后,却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应该在媒体和政策宣传方面,政府以及教育机构和电视网络媒体正确的引导大众和社会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与区别,以及各自培养的目标。其次,对于教育部门,对于各类教育,应给予正确的政策支持和严格的管理。避免教育方面各层次、各区域、各领域的极化现象发生。正确并平衡对待新兴的专业以及经济中心地区和传统专业以及落后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再者,作为接受教育者本身,面对选择时,要多方面考虑,做出理智并且合理正确的决定。最后,对于掌握有话语权的部门,应不断改善现有的学位制度,以与现有社会的现状相匹配,避免现行研究生培养“本科化”延续的现象等问题的发生。
>    本科阶段,强调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扎实学习和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习得一定的社会交能力。以便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时,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
>    研究生阶段,强调学生自己对于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个人逻辑性思维的构建。
>    两个阶段所强调的重心不同,学习和工作,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个人的创新思想以及动手能力,不论那个阶段,都应该给予强调和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715-214200.html

上一篇:不要给小孩买手机
下一篇:可怜的沙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