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曹聪博士打的赌真的输了吗?
李 侠
刚刚从科学网上看到院士评选第二轮结果的一些小道消息,真伪莫辨。如果出现公众预期的破灭,这个话题估计会马上变成口水大战。在混乱开始前,也说一下几个月前笔者与朋友的一个私下赌局。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七月底,我到大连理工大学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科学哲学年会,幸运的是,会议期间偶遇科学网著名博主曹聪博士,本来就喜欢和曹博士聊天,有这个机会自然会多聊聊。借着东道主的酒,也就越发聊兴正浓。期间不经意间聊到院士话题,自然就谈到了饶施二公的院士评选之路,对于后续结果,我们两个人打了一个赌:我认为施教授可以顺利当选,这也是饶落选后的必然结果;曹博士认为,不乐观(无法当选)。鉴于这种不同的判断。我和他打赌,谁输了谁请客喝酒,结果一拍即合。本人私下里自许这是科学网第一个赌局。在没有看到官方正式结果之前,我不认为自己输了,如果真输了,我非常乐意请曹博士喝酒,其实,就算没有这档子事,我也乐意和朋友们喝酒。
我的结论是这样得出的:由于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加中庸汤料为主的八宝粥文化,这个前提很重要,他决定了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群体性格:实用并有点狡猾。前提条件,饶施二人都够院士条件,接下来就是这个文化下的评审游戏的舞台了。按照常理,饶施二人的入选模式有三种大的排列组合方式(如果区分个体差异,将是四种),分别是:1饶施同上;2一上一下(这里分两种:饶上施下与施上饶下);3饶施同下。
现在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三种排列组合方式的收益问题。第一种方式饶施同上模式,这种方式对于既有利益格局冲击最大,而且给未来院士的评选带来很多难以把控的因素。由于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存在对中国的学术水平梯度问题,如果此例一开,是否以后回来的高级海龟都要册封一个院士头衔?显然这是管理方不乐意接受的,院士作为一个筹码在科技界的宏观调控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管理者的利器,利器岂可轻易示人?再者,既有利益集团也不能接受。第三种方式饶施同下,这是管理者不能接受的,饶施作为近年来国家引进人才的标杆,在科技界具有极大地示范作用,他们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海外学者归来兮的风向标。我们国家的国策仍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这点上,一百五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化,如果二人同下,国家的人才政策也就变相地等同于权宜之计,这是管理者不能接受的,科技界的既得利益集团虽然内心渴望这种局面,捍卫自己的利益之城,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他们遭受的舆论压力以及这个群体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将被瞬间展现出来,加速这个群体声誉的破产。显然,这种选项是管理者和既得利益集团都不能接受的。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的选项:饶施二人:一上一下。由于饶教授的诸多观点以及个人性格,导致这个排列组合变得简单了:饶下施上。关于饶下的问题,笔者以前曾撰写过一篇小文章:饶毅之矛能否刺穿没落的科技体制之盾(记得发表在《科学时报》,在那篇文章中已经点出饶教授的努力对于中国科技界的贡献以及可能带来的个人成本代价,有兴趣者可以找来一读)。一上一下的排列组合方式让管理者和既得利益集团都可以接受,否则双方都无法收场。在维稳年代这个大家都懂的。这也就是笔者和曹博士打赌的内在根据。时至今日,我仍认为上面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做一种推论,如果此次出现了饶施二人同下的局面,那么作为一个赌局:我承认自己输了,也愿意遵守游戏规则请曹博士喝酒(其实曹博士本人不喜欢喝酒,呵呵,此心苍天可见啊)。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场景,很遗憾,国家和我们个人都输了。问题是我们还有多少筹码?对于酒局来说好办;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我们输得起吗?基于这种考虑,我还是希望,让科学的归科学;让政治的归政治。还科学一片纯净的蓝天!只有在那一刻,才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
2011-11-15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