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素养为何跟不上经济发展?
李 侠
据媒体报道,2010年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3.27%,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排名垫底。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一方面大学一直在扩招,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步伐缓慢,这个结果与我们的心理预期实在是相去甚远。时至今日,各种江湖术士的招摇撞骗事件仍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低的实际状况令人堪忧,人们不禁要问:公众科学素质低谁之过?
关于公众科学素质低的讨论由来已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已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探讨,有些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总感觉没有说到点子上,导致所有的建议都流于表面,很难彻底扭转当下的困境。基于这种理解,换一种思路,即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考察这个问题或许更有启发。从宏观上看,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总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运行结构:科学知识经过特殊的转化,进入公众视野,再通过一些措施被公众有效接受。在这个环节中,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上按照供需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均衡,这种均衡结果直接决定了一个特定时期公民科学素质的水准。通过这样的分解,就把公民科学素质高低问题转化成作为消费者的公众,与作为商品的科学知识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供需平衡。按照经济学的简单道理:当市场供给比较少的时候,市场上该种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就会减少,从而导致供需平衡处于一个低点上,这个原理应用在科学知识这一特殊商品上,就呈现为公民科学素质低的宏观表现。基于这种考虑,造成当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低的原因可以初步诊断为:首先,经过普及化的科学知识的供给严重短缺,其次,由于知识门槛的存在,有能力消费(吸收)这些知识的群体数量不足,但主要原因还是前者。
这里需要澄清一问题,构成公众科学素质的要素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是一种经过转化的科学,而不是学术界中通行的科学的纯粹学术形态,不要小瞧这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直接制约了中国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换言之,市场中公众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是一种经过转换与加工过的“速溶”科学。转化的深度决定了公众接收的难易程度,这就是科学素质获得的门槛问题。前段时间曝光的李一、张悟本等“养生大师”、“神医”,之所以能够一时大行其道,一则反映了公众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非常旺盛,二则,这些江湖术士深谙知识转化与降低准入门槛的重要性,降低门槛扩大了潜在的需求者。这说明市场中可以为普通公众接受的经过深层转化、易于理解的科学知识的供给严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供给不足呢?科学知识的转化是一项技术性与艺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一方面要求在转化过程中内容不失真,保持最大程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求语言流畅、易于理解,随着转化程度的加深,该项工作的难度与成本都在快速增加,这也是经过深层转化的知识供给不足的深层原因。
建国六十年来,在促成科学知识从学术形态向市场形态的转化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前四十年,在计划经济语境下采取了科学普及的模式,最近二十年则在理念与实践上开始经历从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到科学传播阶段。科学普及阶段采取从上到下的单向灌输模式,根本不考虑市场需要与受众的心理偏好,这种转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并不是很好。公众理解科学阶段与科学传播阶段的科学知识转化避免了科学普及模式的单向性缺点,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与公众的心理偏好,两者都强调了知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潜在要求公众主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降低知识的深层次转化问题,这是一种进步。科学知识的转化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工作,随着转化程度的加深,知识转换成本快速增加,即便不考虑经济因素,有些知识也是很难转化的,因此,对于知识的吸收总是存在一个最低的准入门槛,这就决定了公众也有义务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众所周知,从事知识转化这项工作的社会收益远远大于个人收益,一旦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边际收益不大于边际成本,则没有人愿意做这项工作,这也是政府必须承担公共物品生产的原因所在。
造成转化的科学知识供给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首先,从事科技知识转化的个人与机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整个社会的需要,这是造成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其次,制度性约束直接制约了从事科学知识转化群体的热情,在科技界从事知识转化(如科普等)是被认为没有创新能力的表现,这种制度性歧视加剧了从业者的退出效应,只有从制度层面激励那些从事科学知识转化的人与从事科学的人具有同样的收益与前途的时候,这种局面才能真正改观。第三,由于科学知识的准公共物品的特点,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供给,国家必须承担部分科学知识转化的工作,否则这个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用于科普经费的比例严重偏低,而且这点名义上的经费也多被挪用,很少真正用到科学知识的转化上,从而加剧了市场供需的矛盾。
当下的困境是,在高水平知识转化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弥补知识供给的缺口,一些低劣的科普产品,甚至江湖术士的歪理邪说,以替代品的身份来抢占这个供给严重不足的市场。没有人愿意选择愚昧,也没有人愿意受骗,但是消费科学知识产品也是需要门槛和成本的,由于科学知识的准公共物品的特性,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提供该类产品,不足部分必须由政府买单。因此,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除公众自身的努力外,国家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说明:本文的修改版发表在《解放日报》2010-12-6,这是原稿,是为记!另外,感觉编辑对于文章名字的处理比我的好,采纳他们的意见,也谢谢他们的辛苦工作。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