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另类科学史:《塑造现代经济的100大发明》 精选

已有 5620 次阅读 2023-3-29 13:0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R-C (1).jpg

这两个月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把蒂姆●哈福德的一本新书《塑造现代经济的100大发明》(上下册)看完,感觉真的很不错,这个写作模式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言简意赅,没有那些虚话套话,直奔主题。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想写一本这样的书,可惜机缘不足,只能停留在想像中。

我之所以把这本书称作另类科学史,是因为他从历史上挑选了100项发明,这些发明可能很普通,甚至你都怀疑这也算发明,但正是这些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发明,人类社会才得以实实在在地推进与发展。他挑选的这些发明如电池、电梯、含铅汽油、集装箱、空调、苹果手机、条形码、砖头、邮票、罐头、快餐连锁店、卫生巾、信用卡、矮秆小麦、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这些东西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我们已经意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了,一旦这些东西失去了,我们才会知道原来他们是如此的重要。遗憾的是,作者列的100项发明中没有发现中国人的影子(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国很友好,也会经常提到中国的进步),是到了该思考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发明上也是如此孱弱的深层原因的时候了?排除各种影响条件后,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创新生态很不友好,我称之为:人为设限式的发展(发明)。所谓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把每个发明用3000-4000字的篇幅全景呈现,既有介绍它的来龙去脉,也有该发明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在不长的篇幅内,我们学习到了科技史的知识,也了解了一个个时代的细节,同时增加我们对于创新与发明的理解与热爱。发明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了那就去努力实现它。大发明与小发明都很重要,就如同当下,不需要所有人都去搞半导体和芯片,任何领域都有创新的空间,任何发明都是值得尊重的。

关于作者说两句:

Timothy Douglas Harford(1973-) OBE is an English economic journalist who lives in Oxford. Harford is the author of four economics books and writes his long-running Financial Times column, "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syndicated in Slate magazine, which explores the economic ideas behind everyday experiences. His column in the Financial Times, "Since You Asked", ran between 2011 and 2014 and offered a sceptical look at the news of the week.

大意是说:

哈福德是一位居住在牛津的英国经济记者(经济学家)。哈福德著有四本经济学著作,并在《金融时报》上长期撰写专栏《卧底经济学家》,该专栏在《Slate》杂志上联合发表,探讨了日常经历背后的经济理念。他毕业于牛津大学。

BC_0349142637-314x495.jpg

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如下:

蒂姆●哈福德著,《塑造现代经济的100大发明》(上),叶红卫译,(下)杨静娴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定价:上册:58元,下册:58元。

难度系数:3.0

1390300-Tim-Harford-Quote-We-should-not-try-to-design-a-better-world-We.jpg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马上开会去,先聊着么多。

2023-3-29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82248.html

上一篇:警惕!ChatGPT或将重塑我们的情感模式
下一篇:奉行长期主义的科学狂人:马克.雷伯特
收藏 IP: 101.80.159.*| 热度|

19 郑永军 许培扬 曾杰 蒋大和 杨正瓴 晏成和 尤明庆 刘立 代恒伟 牛凤岐 崔锦华 武夷山 黄永义 孙颉 史晓雷 王涛 王安良 简小庆 李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