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一位上岸考生的复试心得 精选

已有 10873 次阅读 2022-2-22 10:02 |个人分类:科学网置顶博文|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初试成绩出分以后,就可以先开始联系导师,导师的联系方式可以在报考学院官网、招生目录或上岸前辈等途径查询。记得在邮件开头介绍自己、简单汇报一下自己的考试成绩、本科情况和报考意愿,如果科研经历或者别的突出优势可以提一下,邮件结尾记得致谢和署名。

现在研究生复试采用的是双盲制度,即考生在联系导师的小组里进行复试的概率小之又小,这样子做是为了确保复试公平性。提前联系导师是因为许多导师的研究生名额有限,所以先到先得。在待录取名单出来后,还要记得之前联系导师再次确认,在此之前就专心准备复试环节。

初试高分的同学不要太放松,因为复试还有一个最低门槛:60分才合格,除此之外最终录取是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的。而初试低分同学也不用太灰心,初试和复试占比比例为60%40%,这就意味着复试的3分就可以抵得上初试的10分,好好准备复试还是很有机会逆袭录取。


复试流程及建议


由于疫情原因,现在的复试大多数都采用的是线上复试,所以在正式复试开始前,注意要先准备好双机位环境:确保桌面上不要有任何其他杂物、调试好硬件如后机位设备闭麦防止回音,拿好“印象分”。一切准备好之后,和研究生复试秘书确认已准备好,可以开始复试!复试分为三环节,详细流程如下:

1)环节一:外语能力20%,时间35分钟,包括:


a英语口语自我介绍,完全依靠自己准备,也是最容易拿分的一个点,内容不用太过于纠结,可参考模板进行准备,本人当时参考的是星火复试书,根据其提供模板进行准备;


b英语口语问答,这个是导师临场根据学生简历随机进行抽问的,口语问题涉感兴趣研究方向、未来研究生规划、考计算机研究生原因等,口语参考问题在专业的复试书籍里也有参考,关于其他部分英语口语问题可参考网上整理。


建议:英语个人自我介绍一定一定一定要足够熟悉,介绍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建议控制在3分钟左右。这是给所有复试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的开头,准备充分的话会对后面老师给分会带来好的影响。本人当时是请教前辈、同学,拉着他们进行仿真模拟,并把重点放在发音、语速上。至于口语问答环节,首先要听清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确定好题目后再进行回答。听不清的话可以请求复试老师们重述(Excuse me. I cant quite follow you. Would you please say it again?),听清问题后再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内容进行挑拣拼凑即可,在回答时要多注意语言流畅度和表达正确性。


2)环节二:专业知识50%,时间1020分钟,包括:


a题库抽题回答: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个题型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三题,然后考生自选两题进行回答即可。题库题量数目多,抽取很具随机性,内容涵盖C++(主要)、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当然题库里的题都不会太复杂,都是一些基本的问题;

b专业文献阅读理解能力考察:研究生复试秘书在复试前一天会给考生一篇论文,在复试环节老师会根据这篇论文对考生进行提问,提问的主要内容有:这篇论文做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相比前人有哪些改进或创新点在哪、得到什么结果等基本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论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和缩写的解释、论文大纲或实验流程等。


建议:对于抽题回答,选择题共5分钟,选择题相对较简单,建议认真看题目后再进行回答,而简答题共7分钟,建议拿到题目后不要着急回答,可以在脑子里组织一下语言再进行回答,这环节可以去牛客题库刷题,或者去csdn按照其提供的求职贴进行复习准备。对于文献阅读,考察的是学生对该方向的了解程度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建议详看论文摘要和总结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复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老师或前辈帮助并进行一两次模拟。


3)环节三:综合素质30%,时间510分钟,研究生复试秘书在复试前会发给考生简历填写链接,一定要慎重填写简历。在复试时老师会根据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提问,内容包括绩点排名、科创竞赛成果、实习工作经历、毕业设计等方面。科创和毕设是复试老师主要提问点建议事先回顾一下流程和内容,如果有实习或工作经历的同学,建议也回顾并总结一下工作内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326446.html

上一篇:内卷还是躺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一篇:功夫到家,水到渠成
收藏 IP: 58.23.8.*| 热度|

24 尤明庆 郑永军 李毅伟 朱晓刚 王茂清 王安良 杨正瓴 周忠浩 吴斌 李学宽 郑强 孙颉 苏德辰 彭真明 帅凌鹰 郁志勇 黄永义 姚伟 何应林 胡大伟 宁利中 农绍庄 郑秀娟 罗春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