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愚人节,绝对会载入史册。
或者说,已经载入史册。
毕竟,又有一个春天的故事开始上演,共和国的心脏部位,又画了一个圈。
4月1日的新闻联播头条,让几乎所有人大吃一惊,河北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清明假期前夕,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正好,清明小长假我们家去河北参观赵州桥和正定大佛寺。
这次我们走的还是京港澳高速。
2012年十一长假我们也是走京港澳高速回湖北老家的。那时候,对京港澳高速河北段的路况特别吃惊,居然单向是双车道,我们堵在京港澳入口,堵了四个小时。
从此,一想到要走京港澳高速,就不想开车回家了,多年也没走这条道。
这次,再走京港澳,体验完全不一样,不算应急车道,单向扩宽成了四车道,一点也不堵了。
高速两旁是一望无际返青的冬小麦,绿油油的长势非常喜人,隔一片地就会有驾驶农用车的农民在施肥浇地,春天的河北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驰骋在春光明媚的燕赵大地,想起头天晚上新闻联播播出的大消息,我不禁心潮澎湃,写了一首打油诗:
忽如一夜春雷起,
燕赵大地焕新姿。
人杰地灵孕龙气,
千年大计争朝夕。
我跟婳爸说,国家要建设雄安新区,这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机遇啊!
婳爸说,就怕我们并没有这个机会!
何尝不是如此!
建设雄安新区的春雷刚响,炒房团的暴雨就随之落下。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1979年,深圳特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如何去做一番事业,大干一场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如何下海创业;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怎么去炒房……
我跟朋友说,如果国家真的下定决心,我真的很愿意去雄安,作为第一批迁移过去的建设者!
朋友睁大眼睛看着我,反问我,你去那不毛之地干什么?你舍得?
于我而言,不毛之地与水泥森林,又有什么区别?
我愿意去雄安,是因为,我觉得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唯一能够参与到国家大变革、大变化中的事情了。
1979年,深圳特区成立,我们这一代,70后才几岁,80后还没出生,我们只看到奇迹的结果,却不可能参与到奇迹变成奇迹的过程。
1992年,黄埔新区成立,我们这一代,70后最早的一批,刚刚才上大学,80后还在上小学,听说了奇迹的演变过程,却也只能作为奇迹发生的观众。
现在,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我们这一代,70后已经步入中年,80后正当盛年,都已经经历了各种磨炼,能力、阅历、见识都足以担当历史主演的重担,为什么要推脱?
对于我们这代人,并没有固守家乡的观念,走到哪,家就在哪,哪里能够养活自己,哪里就能生根发芽。
我们,注定是漂泊的一代人。
既然都是漂泊在外,在北京漂,不见得比在雄安漂幸福感更强。
在北京,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上班族,都不得不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挤地铁,忍受一天在路上2、3个小时的非人折磨。
成熟的北京,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建设,变得更加亲民、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
因为她已经定型了,不可能再改变,圆环只会越来越多,房子只会越建越远。
但是,雄安不一样。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按照科学的规划、超前的设计、合理的建设,雄安有可能比现在的北京更好,那是一个全新的属于我们的世界。
而且,对于绝大部分像我一样新一代北京人,本来就不属于北京,我们只是在北京工作而已。
老北京是老北京人的,新北京是新北京人的。
也许,我们的孩子会更舍不得北京,而我们,在哪工作又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舍不得呢?
去雄安,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能享受到科技新城带来的便利和福利,上班很近,生活很便利,那比在北京,岂是幸福一点两点。
与其每天在北京,因为拥堵,因为拥挤,上班是畏途,休闲是奢望,生活质量从不敢有任何要求,为何不能去雄安,建设一个更好的地方呢?
本来,我一直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实在无法离开北京,那么雄安这个大馅饼掉了下来,如果能够掉到我的碗里,我有什么理由拒绝?
去雄安,我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只怕没有机会而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