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ua205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a2057

博文

现代“推恩令”与“耕者有其田”

已有 2783 次阅读 2020-6-30 12: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恩令, 耕者有其田, 创新能力, 基础保障, 科技法典

 

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科学技术进展迅速,在一些关键的科学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未来发展可期。在国人看来,这只是向历史上应有地位的正常回归。尽管中国一再表明和平崛起的意愿,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所谓“广土巨族”,还是引起了国际上部分地区的不适和恐慌。美国智库近来提出对策,要与中国进行“超级大国马拉松”,并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和创新。对比中美两国的差距,这一论点倒是可以在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中得到认同。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培养了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学毕业人数每年在800万人左右。仅仅统计四十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应当已经超过世界上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基础。然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

 

小平同志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两个命题曾经激发了改革开放初期科人员的巨大热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观察,如何调整后者,不断适应变化的情况,对提升创新能力有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推动了863, 973,科技攻关,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重项目规划和投资渠道的设立,中国的科技投入连年增长,基础研究和开发费用在国家支出的占比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体上对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些规划项目,科研团队整体投入多,阶段性强,目标清楚,考核验收标准明确,适合于技术开发和工程实现。与此对比,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主要渠道。对比于国际惯例,除了项目之外,似乎还缺少对于科学家个人的基础科研经费的稳定保障。目前在国内,一般在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于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如果没有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其科研活动和招生等可能会受到限制。有些地方生活待遇挂钩,对科研人员形成生存压力。因此,能拿到“项目”,成为许多单位和个人追求的目标。客观上造成过渡竞争、催生种种科研不规范甚至腐败的原因之一。

 

而科学发展的规律表明,科学研究的进展象世界上大多数物理过程一样,很少是直线型的,更多是波浪式的,有高潮有低潮,重要的成果常常需要常年累月持之以恒的积累。如果没有必要的忍耐和坚持,许多重要的创新成果就会流失。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热潮的出现,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先驱几十年孤立奋斗的结果。

 

传统智慧与现代思维也许可以为此提供一种思路。与国际惯例相比,国内学者的社会地位最大的不同,笔者以为在于经济地位的不确定性。走进国外的大学,每个教授都有独立的研究室是常态,其参加正常教学和科研活动,包括招收研究生的经费(至少是部分经费)是有保障的。比如,肯定不用再交自己办公室的“房水电费”。而这在国内是并不罕见的现象。有人戏称,国立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还不如在公司的打工仔。

 

笔者参与过一些地方基金评审,3-5万仍要评审,还要支付评审费“科研人员”没有自主权,不得不围绕着有权有钱的部门,有人调侃 "中国的科研计划都是处级制定的"甚至校级领导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迎合上级部门的低级办事员,尊严何在?

 

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老生常谈了,还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个“田”好像是租来的,有项目经费、交得起房租就有,否则就可能没有。如同从前的佃农,年景不好收成差就要饿肚子,甚至穿不上裤子。始终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何谈创新?

 

因此,历史上的“推恩令”,有其现代意义。笔者建议,适当减少那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大项目”,将其一部分经费,跨过学术“领军人物”、各级“学术领导”,作为基本保障费用,直接拨付给第一线的独立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或者“课题组长”,包括教授研究员,使其能够独立自由支配,自主选题,从事基础性研究,维持特定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可支持研究生的招生和研究助手的部分费用,以及参加学术活动、考察,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等等。比如,依据国家的实力和可能,可以为教授和研究员每年配备50万元的基础支持费用,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配备30万元。


一个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上究竟拥有哪些不可剥夺的权力,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喜好和风格,而这些随着每一任领导的换届是会变的。国家制定的民法典就要实施,科技界也许需要一个“科技法典”,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和秩序。

 

国人常常沾沾自喜于“醒狮”论。但实际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被缚的雄狮”。我们也许需要一个新的解放,实现真正的“飞龙在天”。

 

结果可以期待:专利和基础研究论文会出现数量翻番的增长,在国际科技界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附:“推恩令”

史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1185-1240030.html

上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之刍议
收藏 IP: 210.7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