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pz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ngpzh

博文

本地的方丈外来的和尚

已有 2306 次阅读 2022-8-18 18: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省里最近有个项目,办公室有个老师想申请,写申请书、做PPT、改PPT,放弃了休假准备了很长时间,最后参加答辩,最后灰溜溜地回来了,说:不干了,躺平了。

问她为何。

她说,大家同台答辩,有本土的有引进的人才,她答辩得很好,可最后领导说要倾向于引进人才,最后中项目的都是引进人才,她落选了。做再多的努力没有领导一句话重要,有再多的成绩顶不上“引进人才”这个帽子,还努力做什么呢?

是啊,努力有什么用呢?

20余年寒窗苦读,以为大家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结果领导一句话、别人一顶帽子就把你压得死死的动弹不得。

你挣得是一年十万,人家是年薪百万起,还有各种补贴。

你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申报各种项目、5万10万的牙缝里省钱,人家拿着学校给的几千万经费、还要和你来争夺这10来万的项目。

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在怎么挣扎也没啥用?

外来的和尚就这么香?庙里的方丈就这么喜欢外来的和尚?


其实,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一直是高校人才的两个来源。目前,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自己培养的人才占了多数,也是一个学校的根基所在,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能没那么显著、耀眼的成果,但却是不可或缺。

不可否认引进人才的优秀。他们的科研成果是如此的出众,也许是普通老师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而且很多引进人才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有的甚至建立起一个优秀的团队,带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

但是也不能忽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很多老师本科就在这学校读,一毕业就留校,工作、读硕士、读博士,这学校的精神、气质深深地刻入他们的骨髓,拿足球圈的一个名词,那是有这学校的DNA。一些老师则是博士一毕业就来到了这里,十几年如一日,扎根于此。他们就像常燕民教授所说的“适应环境、忠诚度高”,而且很多人也做出了优秀的成果。

但是很多高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引进人才,靠着高额年薪、巨额经费来吸引人才,给他们远超常人的待遇,相反,对于普通老师的待遇却一如往常,毫无改善,甚至占用了他们的经费。毫无疑问,对引进人才过度的追捧,过分优渥的待遇,会打击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毕竟,哪怕从多劳多得的角度来说,他们之间成果的差异、对学校的贡献,能有他们的几十倍年薪差异那么大吗?更别提云泥之别的科研经费差异了。

所以,我很理解很多老师的躺平,也明白很多招聘来的博士为什么努力几年之后就泯然众人,面对再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差距,那种无力感任谁都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只能躺平了。

其实对大部分老师而言,只是想要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能相对公平地去竞争一些项目。比如说省里规定有国自然在研的老师不能再申请省自然项目,能理解,你吃了5、60万的“肉”,就让没肉的人去吃10万左右的“菜”吧。可现在有人吃着几千万的“满汉全席”,你还要把几十万的“八大碗”给他,这就有些过分了,更何况是靠着领导的几句话。给人才巨额的经费,能不能给普通老师一些科研经费,能不能把给大家配套的经费补上?能不能不要搞赢者通吃?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土的和尚也会,大家一起念才能把这经念得天花乱坠、震耳欲聋。光是那么几个和尚念,声音能有多大呢?

庙里的方丈能听见吗?更高级一点的方丈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9746-1351689.html

上一篇:钻栅栏的大学和引进的假洋博士
下一篇:庙小风大之第一学历歧视
收藏 IP: 111.53.196.*| 热度|

14 汪凯 尤明庆 李宏翰 冯兆东 周忠浩 张晓良 张士宏 郑强 褚海亮 郑永军 孙颉 韩玉芬 郁志勇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