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xianmen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xianmenlian

博文

《可用性工程》阅读笔记4

已有 2575 次阅读 2012-11-15 13:53 |个人分类:可用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可用性

可用性具有多种成分,传统上与如下五个可用性属性相联系: 
 
  • 可学习性:系统应当容易学习,从而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始用系统来做某些事情。
  • 效率:系统的使用应当高效,因此当用户学会使用系统之后,可能具有高的生产力水平。
  • 可记忆性:系统应当容易记忆,从而那些非频繁使用系统的用户,在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之后能够重新使用系统,而不用一切从头学起。
  • 出错:系统应当具有低的出错率,从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少出错,出错之后也能够迅速恢复。而且必须防止灾难性错误的发生。
  • 满意度:系统应当使用起来令人愉快,从而让用户在使用时主观上感到满意,喜欢使用系统。
    只有通过用这些更精确的可度量的成分来定义可用性这个抽象概念,才能建立一个工程领域,使我们不仅可以就可用性进行争论,而且可以有系统地对可用性进行改进和评估。 
 
可用性通常是让一些测试用户使用系统来执行一组预定的任务来进行度量的。首先要定义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试任务,才能度量不同的可用性属性。为了在一组可用性度量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整体可用性水平,通常的做法是取每个属性度量的平均值,然后看它们是否比先前确定的某个最低标准要好。 
 
可学习性:除了主观满意度之外,初始易学习性也许是可用性属性中最容易度量的。可以直接找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系统的用户,然后度量他们达到某种熟练程度所用的时间。描述特定熟练程度的常用方法,就是用户能够成功完成某个特定任务。另一种是说用户能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组任务,就认为他们学会了使用系统。 
 
使用效率:效率是指熟练用户在达到学习曲线上平坦阶段时的稳定绩效水平。度量使用效率的典型方法就是,确定关于技能水平的某种定义,寻找一些具有这种技能水平的有代表性的用户样本,然后度量这些用户执行某些典型测试任务所用的时间。 
 
可记忆性:针对非频繁使用用户,对界面可记忆性的测试,很少像对其他可用性属性那样全面。但从原理上说,有两种主要的策略方法。一种是对于特定长时间内没有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标准用户测试,度量这些用户执行某些特定任务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是对用户进行记忆测试,在他们结束一个使用系统的过程后让其解释各种命令的作用,或是说出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最后得到的用户界面可记忆性得分,就是用户给出的正确答案的个数。但也有问题,因为许多现代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让用户看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种系统的用户不需要去主动记忆有什么东西,因为系统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示。 
 
少出错,无灾难性错误:系统的出错率是通过用户执行某个特定任务时统计这种操作的次数来度量的。灾难性的错误应当与轻微错误分开统计。 
 
主观满意度:通过询问用户来进行度量似乎是合适的,这也的确是大量可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了保证度量的一致性,通常是在用户测试后进行总结时,让用户填写一份简短的问卷,来进行主观满意度的度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1354-632816.html

上一篇:《可用性工程》阅读笔记3
下一篇:RSA算法的证明
收藏 IP: 125.71.2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