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最近对Vela C分子云中的致密云核和纤维状结构首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为我们对分子云中恒星形成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提供了新的认识。Vela C分子云是一个容纳了高、中、低质量恒星形成的区域,是研究恒星形成的理想实验室。通过使用Herschel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采用最新的多尺度源和纤维状结构提取方法,并借助超级计算机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人员成功地在复杂的Vela C分子云环境中探测到了致密云核和纤维状结构,并对其物理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研究结果揭示了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纤维状结构在星前云核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团队的发现显示,Vela C分子云中的致密云核和纤维状结构约占总质量的40%,其中大部分物质位于低密度的分子背景云中。研究团队确定了570个可靠的云核,相较之前的研究数量有显著提高。在这些可靠云核中,149个为原恒星云核,421个为无星云核,约78%的无星云核受到引力束缚,属于星前云核。研究还指出云核质量函数与Salpeter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指数相同,这一发现支持了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观点。此外,研究团队还选择了68个具有明显边界的孤立纤维状结构,并对其宽度进行了测量,发现其宽度范围从0.15 pc到0.63 pc,中值为0.3±0.11 pc。他们还观察到纤维状结构的表面密度与其对比度和线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还显示,Vela C中的许多纤维状结构都是超临界的,包裹着星前云核和原恒星云核,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纤维状结构在星前云核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假设。
这项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子云中恒星形成的过程,并为致密云核和纤维状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详细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天文主流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A&A)上,题为《Vela C分子云中云核和纤维状结构的性质》。本研究的作者包括贵州大学物理学院的李雪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张国印、李金增和张昶,法国原子能署的Alexander Men'shchikov,以及贵州大学物理学院的吴忠祖。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51/0004-6361/202345846
日期:2023年6月26日
Vela C 分子云中提取的云核和纤维状结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