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如何在投稿时不要丢三落四?让期刊主编和论文大户一齐帮你出出主意 精选

已有 4492 次阅读 2022-2-23 12:33 |个人分类:投稿的门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些年来,出对确保发表论文的严谨性同时提高论文的影响力的考虑,包括像Science、Nature、Springer、Elsevier等诸多知名出版社开始要求投稿人在投稿时,除了上传论文原件外,同时上传与论文相关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即论文补充材料(或称作论文辅助材料)。


所谓补充材料,顾名思义补充材料即是指没有出现在你论文手稿里面,但能够帮助读者和审稿人更好的理解你的论文强化你的论文观点及结论的辅助性补充材料。


这部分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论文数据库、研究材料或方法论细节、视频及图片音像信息、研究的部分图表、论文讨论内容、具体参数公式等内容。


出版社要求投稿人上传这部分内容的考虑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补充材料有助于推动该研究领域的进展。


通过在补充材料里面展示研究细节以及具体数据结果,后来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估该研究工作,快速跟进该研究现状,推动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例如在本次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通过共享各方研究的具体数据结果,科学家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这极大推进了疫苗的研发工作,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

 

2、补充材料能够提高论文的曝光度。


多数出版社如Nature对补充材料都会选择开源处理,即读者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补充材料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会吸引读者的兴趣,最终毫无疑问会将读者引向论文主体,进而让大家更加容易发现你的论文。

 

3、补充材料能够更好的帮助编辑和审稿人理解你的论文。


尽管补充材料不会影响论文的整体理解,但是它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细节和结果详情,帮助编辑和审稿人更深入理解你的论文而避免误解,最终赢得他们的青睐。

 

4、补充材料有助于缩减论文版面。


相较于论文主体,这部分信息的缺失并不会严重影响对审稿人和读者的整体理解,同时这部分信息量由于体积过于庞大,内容太过丰富,并不适合出现在论文主体内容中。对于投稿人来说,可以减少一部分版面费;对于期刊来说,论文更加简洁也有助于增进读者的好感,提高影响力。


说完了补充材料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去准备补充材料呢?


第一,首先要判断内容应当置于论文主体还是补充材料中。


如果缺少了补充材料会影响读者对论文主体的理解,造成误解或者偏差,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适合放在补充材料里面而应该放置于论文主体。补充材料对于论文应当是锦上添花的存在,而非缺之不可。


第二,仅上传非敏感内容作为补充材料。


如果补充材料内容涉密或者涉及产权问题,那么投稿人应当处理好相关冲突,征得利益相关人员同意后方可上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上传之前应当检查对应投稿期刊的要求。


不同的期刊对于补充材料的上传要求大相径庭,例如有期刊要求投稿人只能上传单独一份文件,有的则要求不同类别的文件分别上传,有的期刊对补充材料的格式不做太大限制,但也有部分期刊仅接受指定格式。投稿人应当在投稿前查阅出版社的要求,规行矩步。


为了能让你在论文投稿的路上少吃点苦头,我们找来出版双方的专家,在线和你讲讲投稿这件事还有哪些地方值得留心。

James Baldwin博士,期刊执行主编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执行主编,毕业于伯明翰大学;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十余年,曾担任30多种工程学领域期刊主编,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高达25,000余份。

郭睿男博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曾获得2020年国家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水下结构物安装和入水动力学、开架式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操纵性。

在硕博阶段发表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5篇,3篇是发表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权威期刊(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和Marine Structures)的论文;

中文期刊论文4篇,其中1篇是EI论文;曾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4次,其中包括国际EI会议OMAE和WRE、中国力学大会。获得授权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3项。

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预约讲座,推荐点击“开播提醒”,精彩直播不会错过!Default Alt tex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1326670.html

上一篇:期刊编辑的扣分点都在哪?我们替你押了押题
下一篇:有些科研合作项目干着干着就成了甩锅现场
收藏 IP: 58.34.123.*| 热度|

2 黄永义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