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ul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owuli

博文

现在的公务员真题啊。。。无语,再论China一名的来源

已有 5285 次阅读 2013-11-27 09: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偶然看见一道公务员真题,上面说China一名来源于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我看了以后简直要笑掉大牙了,本末倒置,这么没有水准的人还来出公务员国考的题,简直是误导我国未来的广大干部嘛!!
      那么我们来重新看看中国的英文名称是怎么来的。首先,要给大家说一个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朝代,“大秦”  ,秦朝祖先世居西北,先秦时期其便在中国西北和中亚一带拥有显赫的声名,北方草原的游牧族如匈奴等更是与秦国频繁接触。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这种国力的强盛已远播海外,使得遥远的西方也知道了东方有个强大的国家叫“秦”,于是早期的西方居民便把中国称为“秦”,这便是古拉丁语里的中国单词“Cin”的由来。到了罗马时代,虽然秦国已经灭亡,汉朝逐渐兴盛,但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依然是个文化延续的国家,罗马人便沿用“Cina”来称呼中国人,也有些罗马拉丁方言把中国称为“Sina”。到罗马帝国灭亡,整个原属罗马帝国的地域建立起了许多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的国家,比如现在的英、法、德、北欧等国,也有延续下来的拉丁语族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由于他们都接受了基督教、接受了拉丁化和拉丁语词汇词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的语言里都把中国称为“秦(或支那国)”(小日本人愚蠢,不知道支那的含义,所以用来蔑称中国人)。而那个时期景德镇什么的还没有发展起来瓷器,景德镇的瓷器是在元代以后才发达起来的。由于中国的瓷器很发达,所以西方亦把瓷器一词代称中国,故而china一词其实是大秦帝国的意思,China是来源于我国最早的统一封建帝国“秦”。至于“昌南”这个景德镇原先的名称很有可能是元代时期中外交流发达而广泛,由于景德镇瓷器发展起来,许多的蒙古人、回回人等商人把西方的称呼中国的词的音译来指代景德镇这个盛产中国瓷器的地方。所以我先前说了,这道题出题的人把因果关系弄倒了。
      说到这,我需要顺便提一下许多人普通人不知道的事,但是这从侧面支持了这个结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称中国为China国吗?或者说是瓷器国吗?答案是否定的!本人自小习得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马来语等。我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同的族类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中国的称呼是很不同的。China仅限于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拉丁化国家(包括后来殖民的美洲非洲等国)使用,也就是现在的西北欧国家。而东欧国家都与俄罗斯一样属于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拉丁人虽同属印欧人种,但是有所不同),在斯拉夫语里特别是以俄语为代表的语言里,“中国”一词均音译自一个中国著名的历史朝代“契丹”,也就是大辽国。直到今天,学过俄语的人都应该知道俄罗斯人依然称呼中国人为契丹人!另一个例子更为有趣,就是阿拉伯诸语言和方言中都称呼中国为音译的“大隋”!原因是先知穆罕默德刚得道时期,强大的中国正处在隋朝,故而穆罕默德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向东方的大隋人学习”,由于隋时间很短,被唐朝代替后唐基本沿袭了隋制,所以在阿拉伯早期政治领袖眼里中国并未改朝换代,结果“隋人”一词写进了许多阿拉伯经典之中,故而到了今天,阿拉伯人仍然称呼我们叫“隋人”!“唐人”一词亦是如此,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诸国和美洲。
      其实从中国这个名称的世界称呼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具有国际影响力,我统计了一下很多语言,称呼中国人的有秦、汉、隋、唐、契丹、金等,至于元明清三朝由于进入近代,各国语言和民族形成过程都已趋固定,所以这三朝虽空前统一强大但没有称中国为这三朝称呼的。所以,笔者也建议今后教科书应该淡化宋朝这个猥琐的小朝代,毫无国际影响力,打仗打不过辽、打不过西夏、甚至还被越南打败过,简直就是个垃圾国家,所以在这段历史中教科书应该重点讲述辽国和金国,以这两朝史实为主要,宋朝为辅,契丹和大金应该是正统王朝,特别是金朝以后北京的首都地位得到了固定,功不可没,契丹更是在东欧及俄罗斯、高加索诸国的语言中广泛使用,就没听说过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语言把中国人称为“宋”的,所以岳飞帮助这种垃圾王朝就只能落得可悲下场,他要是帮大金早就全国一统了!!岳飞真是傻里挂机的!
      所以,公务员命题者应该好好多读些书多学习,不要无知还妄下结论,惹人笑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49349-745018.html

上一篇:“如何胜任岗位,做一个好的高校教师”之我见-发泄后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
收藏 IP: 58.242.177.*| 热度|

10 李学宽 刘洋 杨正瓴 赵斌 刘传武 闻宝联 白图格吉扎布 霍艾伦 biofans jpx72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2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