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1818年,法国科学院举行了一个有奖的论文征集活动,其主题就是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在Arago和Ampere的支持下,Fresnel提交了波动理论的论文。在论文中,Fresnel详细地论述了光波衍射的计算方式,这个计算经过后来在相位上的更正,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Huygens-Fresnel原理(http://en.wikipedia.org/wiki/Huygens-Fresnel_principle)(如图1):
其中$P_{0}$是发出光波的地方,$P$是光波传播到此,我们要求取其波的幅度$U(P)$的地方。而圆弧段是光波的波前,其强度跟光源的性质有关,而这里认为是一个只跟距离$r_{0}$有关的结果,用$U(r_{0})$表示圆弧上波的幅度;$K(\chi)$称为方向因子,表明光场最后要叠加的点P偏离虚线所示的传播方向的引起波的强度变化的情况。-这是菲涅尔修正Huygens波的叠加原理的最重要的地方。而为了使最后的光场相位叠加正确,Fresnel还在积分号前加了-i项。(另外需要说明的还有波矢$k=2\pi/\lambda$,而$\lambda$是光波的波长)。
图1 Huygens-Fresnel公式的图示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uygens-Fresnel_BW.svg
对于不喜欢数学的读者,图2则提供了子波源叠加的动态图。(这实际上是Huygens原理,未加Fresnel的修正项。)
图2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uygens_Fresnel_Principle.gif
当时的评委一共五人,分别是LapLace、Biot、Poisson、Malus和Arago。除了Arago是波动说的支持者,Malus大约中立,其余三位都认为自己是牛顿微粒说的捍卫者。结果Poisson运用菲涅尔的公式计算,发现,如果光先通过一个小孔,然后再经过一个遮挡部分光路小圆屏的话,那么在圆屏投射在接收屏上的阴影中心将会有个亮斑。-按照经验,圆屏阴影图的边沿有彩色条纹,这不奇怪,但是中心有亮斑,则没有人注意到出现过。所以,Poisson下结论,这说明菲涅尔的波动理论是荒谬的。
Arago立即着手实验,最后竟然真的得到了中心亮斑。图3,是Arago亮斑的仿真图。(http://en.wikipedia.org/wiki/Arago_spot)
图3 Arago Spot的仿真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0/0a/Poissonspot_simulation_d4mm.jpg)
这个亮斑的正式名称应该是Arago亮斑,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字,是泊松(Poisson)斑。一则是因为此斑因为Poisson的计算而成为波动理论建立最重要的判决实验,另外则是要奚落一下Poisson的意思。-他主要是个数学家,对物理尤其是光学并不足够熟悉,不知道在这场比赛中凑哪门子热闹。反过来说。这也说明,科学上,凑热闹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学科的人,将会给我们提供完全不同的角度。(http://en.wikipedia.org/wiki/Sim%C3%A9on_Denis_Poisson)
(14)
波动学此役大胜。而且,我们后文也会论述,Fresnel已经提出了以太的部分拖拽理论,解释了Arago的实验,似乎波动学说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
但是,波动学说还有一个大漏洞:偏振问题。
表面上看,偏振这个问题,离光速的主题似乎有点远,除了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Arago和Biot狗咬狗一嘴毛的故事(如果我是Fresnel,一定会劝Arago别再咬了,并引用以下诗句来劝:走吧,亲爱的,趁狗已睡下,狼还未起床。-赵美娣推荐的柳忠秧的得奖诗),好像没有太大意义。
实际上,相干技术的应用-如前所述,这在光速的精密测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需要偏振的考虑的,因为Fresnel-Arago 定律告诉我们:
1.两个正交的(就是偏振方向成九十度的意思)的线偏振相干光是不会产生干涉条纹的;
2.两个偏振方向平行的线偏振相干光是可以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的;
3.我们可以通过偏振系统将自然光分解为两个偏振方向正交的分量。这时,如果我们将一个分量通过旋光材料,将之调整到与另一个分量平行的情况下,这两个分量仍然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
这些概念之所以相当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吵翻了天的量子通信实验,其利用的就是这个偏振态的变化。很多人认为量子通信实验说明,超光速已经出现了。
而在当时,即1821年,Fresnel在经过种种尝试之后,终于确定光是横波(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Augustin_Jean_Fresnel.aspx)。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是圆偏振光的提出,这使得解释自然光这样的情况(各个方向都有偏振,没有任何方向变强,看起来就像没有偏振,好像纵波)成为可能。Fresnel的理论除了变成Arago投向Biot的利剑,也为我们解释了一系列偏振现象。(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EbDw1lV_MKsC&pg=PA240&lpg=PA240&dq=Arago+Fresnel+polarization&source=bl&ots=-QSKDWFqp-&sig=-wCpmbtKvvDt6594QjDPLPU_lDo&hl=zh-CN&sa=X&ei=YF6DU5aoAsek8AW40IGYBQ&ved=0CG8Q6AEwCTgK#v=onepage&q=Arago%20Fresnel%20polarization&f=false,Jed Z. Buchwald,The Rise of the Wave Theory of Light: Optical Theory and Experiment ,P238)
当然,偏振的波动理论也为以太带来了暗含的麻烦:只有固体介质中间,才有横波,这是通过剪切应变才能产生的。那么,以太是固体吗?从后面我们要介绍的以太的拖拽理论来说,它似乎是“气体”或者“液体”,这是现在赞成要恢复以太的朋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不能因为200年一过,这些问题就被我们抛到脑后了。
有兴趣的朋友,请参看关于偏振的一系列有关解释于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arization_(waves)。
这里仅放上两张图片,勾引一下大家的兴趣:
图4,圆偏振光的传播模型
塑料由于应变引起的双折射所产生的颜色偏振现象。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Birefringence_Stress_Plastic.JPG)
(15)
1850年的5月6日,傅科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他测定了水中间的光速,其利用的仪器,依然是他和斐索的仪器的进一步改进。(http://www.scipark.net/scitoday/detail2771.html)实验证明,水中光速比空气中要慢。这一结果,直接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因为,牛顿在《Optiks》中,是将“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传播速度快”作为公设提出的,而不是在某个问题的讨论和猜想。
而这个实验的最初倡导和设想着,是Arago。那个时候,他已经看不见东西了。谁能看得见他的内心呢?是狂喜还是悲凉?(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C3%A7ois_Arago)
1853年,Arago在病痛中与世长辞。而他的名字列入了埃菲尔铁塔的72贤人中(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he_72_names_on_the_Eiffel_Tower)。这贤人中,当然也有Fresnel,Malus,Laplace,Poisson,Fizeau,Léon Foucault ,唯独没有Biot。看来,Arago,这位汤姆.索亚般的孩子,第25届法国总理,是大获全胜了。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