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几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是来自生活的经验。
学过点物理的民科,总是对此现象,产生自我的模型和解释。因为牛顿曾经通过三棱镜证实,白光可以分解成七彩的彩虹-这是“色散”作为实验现象给人最深刻的映像。“色散”一词,正是由此而来。
Fig.1 可见光谱及其波段
我的一位同事,在大学时,就自己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释颜色的混合:他认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叠加,相当于两种不同频率正弦波叠加,会产生和频(新的波频率是旧的两种波的频率的叠加)和差频(新的波的频率是旧的两种波的频率对减)。然后,这位老兄怎么算,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据他说,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闭户演字”,痛苦异常。
在科学史上,时至今日,我们对于人类如何感受颜色,依然有很大的“闭户演字”的成份。
具体到光学史,关于颜色,最著名的相互竞争的模型,是三原色模型和四原色模型。
(1)三原色模型
所谓三原色模型,是认为人眼里有三种感光细胞,分别对红色、绿色和蓝色最敏感。人眼之所以看到各种颜色的光,主要是这三种细胞感觉综合的结果。而红绿蓝三色被称为三原色。虽然在历史上,出于不同的原因,到底将哪三种颜色作为三原色,有过争论,现在根据不同目的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最广为人知的,依然是红绿蓝(RGB)三色。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眼里面有四种可以感受可见光的细胞。而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400-700nm;某些人比较牛,可以感受到380nm-810nm范围的电磁波),这四种细胞的每一种几乎都有感应。
Fig.2 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对光的响应,其中虚线表示柱状细胞的响应,而红绿蓝三色分别对应三种锥状细胞的响应。
其中有一种细胞形状为柱状,所以称为柱状细胞。其几乎可感受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光,对波长为498nm的黄与绿之间的光最为敏感。但是这种细胞主要工作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形成暗视觉。光线比较暗的时候,我们只能感受明暗,而不能感受到五颜六色。我们看到的都是黑白图像。
而另三种能感受颜色的细胞,其形状是锥状的,所以称为锥状细胞。它们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的工作,所以我们要看见“色”,必须要有足够的光线。
这三种细胞的每一种的感受范围,都几乎覆盖可见光范围,但是,每一种细胞最敏感的波长并不同。现在我们知道,对绿色最敏感的细胞,称为绿视锥细胞,对534nm波长的绿色光波最敏感;蓝视锥细胞,则是对420nm的紫光最敏感。红色视锥细胞则对564nm的黄光最敏感。
读者一定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红视锥细胞和蓝视锥细胞都不是正正的对红色或蓝色敏感呢?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将通过对立过程(opponent process)模型来解释。
此处要强调的是,读者常常出现的误解,是认为某种锥细胞对某种波长的光有感应,则对别的波长光就没有反应。比如,有不少的读者就认为,红视锥细胞只对红色波段的光有反应,当然绿和蓝的视锥细胞只对绿和蓝的光有反应。实际上,单色的某种波长的光进入眼睛也好,还是各种波长的光以不同的强度混合进入眼睛也好,三种锥状细胞都同时有反应。
按照三原色的模型,这三种细胞感受刺激后的反应结果强弱不同,就会组合成不同的对颜色的感觉。而这三个感受值,被称为“三刺激值”。
三原色模型的创立者和发展者,对于物理“民科”,可谓如雷贯耳。他们是 Thomas Young(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James Clark Maxwell(麦克斯韦方程组), 和 Hermann von Helmholtz(能量守恒定律)。
但是,三原色模型一直有些细小的麻烦,到了1920年代,这个麻烦体现得非常明显。W. David Wright 和 John Guild 创立了一种特别的配色实验。根据这个配色实验,非常容易发现某些颜色通过红绿蓝配色配不出来,因此他们不得不在三刺激值中,针对红色,引入负值。
Fig.3 1920年代,W. David Wright 和 John Guild 的实验发现,有的时候三原色模型中红色刺激值要取负值。
(4)四原色模型
与当时的主流理论不同,在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Ewald Hering提出了四原色理论。这四种原色是红、绿、蓝、黄。
Hering当时提出的理论,是“六”原色而不是四原色。他假定,有三种感光细胞,分别感应“黑-白”颜色对,“红-绿”颜色对和“黄-蓝”颜色对,每个色对中的两种颜色被称为对立色。这每种细胞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比如对红色,专门感受“红-绿”的细胞将做出“异化”反应,我们这里可以认为是细胞受到一个负向的刺激作用;而对于绿色,这种细胞将做出正向的反应,称为”同化“反应。稍加分析,”黑白“对就被放弃了,因为对白光-这是一种复合光,和黑光-这明显是没有足够光照,做出一种复杂的假设,对物理民科而言,是既不需要也难以接受的。
Fig 4.“六”色理论中的色对。
而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假说则被保留下来,因为这个模型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实际事实支撑:色盲和色弱的出现者分为三类:红-绿色盲、蓝-黄色盲、全色盲(既不能感受红-绿,也不能感受黄-蓝,只有黑-灰-白的感受)。这个事实非常容易用Hering的理论解释,而使用三原色模型则很困难:毕竟没有专门的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
现在我们接受的模型,是三原色和四原色理论的结合:既能解释人眼内有三种感受颜色的锥状细胞这一事实,也能解释色盲的问题。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我原版的图书丢失了,很多讲法都是查自网络,讲法不一定准确,望读者见谅。)
色系列(5), 色系列(4),色系列(3),色系列(2),色系列(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