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ur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ArthurC

博文

[转载]要不要读博

已有 2003 次阅读 2021-9-1 08:3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对于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你的个性很重要”“你想要成为博士生,是要创造知识”“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8月24日晚,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首次在西湖大学抖音号、B站等平台进行直播,在线收看观众突破100万人。

从2017年的19人到2021年的313位新生,西湖大学截至目前已拥有近千名博士生。面对青年学子的热情提问,施一公分享了自己的治学经验与感受。

以下为施一公直播内容节选。

大二开始思考要不要读博

大二时要有一些朦胧的想法——将来要不要读博士?怎么读博士?到了大三时,就该开始做准备。

大二的准备并不复杂,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少门课,而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与上课、进实验室相关。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前人积累的知识,让你迅速扩大知识面。在实验室,学到的是提问题的本领,真正接触科学研究的基本元素。

诚然,大二学生进实验室是一件困难的事。你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只是给博士生打打下手,洗洗瓶瓶罐罐。其实,你可以从大二开始品味什么是科学研究。不要忘了,从中小学到本科一年级,你一直在做知识积累,而你想要成为博士生,却是要创造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研究。这是一个漫长、痛苦而又充满意外和喜悦的过程。你要意识到成为博士生最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的方法论、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通过上课并不能完全获得。

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在大二、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如果时间有限,我并不鼓励你们从大二开始就把一半以上的时间投入实验室,功课积累是很重要的。但每周花半天时间,有条件的学生花两个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实验是怎么开展的,看一看博士生是怎么操作的,多做一些归纳、总结,多问一些问题,这是你所需要的。

思辨能力是从提问题开始的,提问题则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的。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你可以询问博士生是怎么准备的、每个操作细节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的提问题能力。提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师兄、师姐之间的沟通,是你为成为科学家迈出的第一步。这些能力的培养,甚至比学一门课更重要。

另外,学科背景说起来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突然发现大二前学的功课与大三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大学阶段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不会白学,一个人一辈子无论从事哪方面研究,都可能会在未来科研中发现,曾经学习的课程给你的科研带来意想不到的动力和支撑。尽管课程通常不是为了有用而设计的,但最后每门课程都可能变得有用。你要学会的是,在实验环境中思考。

没有论文也不妨碍申请读博

有人问,“双非”院校(非一流建设高校、非一流学科高校)的学生,能否申请西湖大学?

当然可以,我鼓励你们申请。

有一句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是西湖大学,还是世界上任何一所顶尖大学,你都能看到一批优秀的博士生、博士后本科并非一流高校。

关键在于个人。很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入学教育上说过,智商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是时间的付出,你一定要刻苦努力,就像今天的我一样,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2至15个小时。对我来说,这样的工作态度和经历已经成为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我想说的是,对于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你的个性很重要。个性是什么?较真儿、有脾气。如果你人云亦云,很难坚持读博。刚开始一两年,你发现同学创业成功挣了很多钱,而自己还在读博,今天实验又失败了,你会做何感想?所以说,能坚持读博、经得起失败打击的人,一般来说是有一点个性、有一点坚持的。

拥有思辨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你是否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没有直接关系,可能你恰好高考发挥失常,或不擅长考试。

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也许还有人会问,申请这样的大学是否要求发表论文?

我的观点是,有论文甚至是第一作者的论文,是优势,但并不是唯一优势。

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希望成为科学家,可以在申请材料中阐述你对科学观点的看法,可以讲述你为什么想读博,也可以在面试中做陈述。我相信你们未来的导师会综合评价你们的准备程度。我们希望有准备的学生来读博,什么是有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维准备……还有心理准备,简而言之就是坚强。我常对实验室里的学生说,你们做博士论文答辩那天,在你们致谢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喜极而泣、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博士论文就要打问号了。因为每篇在西湖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都应该是做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突破。这个突破不管是大是小,过程中都会经历很多酸甜苦辣,一定会特别有感触。

不要过分看重所谓的专业方向

很多学生刚刚本科或硕士毕业,经历了系统化的专业培养后,会过分看重所谓的专业方向。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要忘了最后你们拿到的是Ph.D,是哲学博士,它既不是计算机博士,也不是生物学博士,只是在计算机方向和生物学方向来培养你的科学方法论,培养你怎样发现前沿科学问题、怎样设计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即根本上培养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无论在生命科学学院,还是理学院、工学院,我们聚拢了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就是师傅带徒弟。比如我的实验室,如果你待上5年,就会有四五百个小时在组会上和我交流,还会有成百上千个小时在组会之外与我讨论、交流,我们会沟通怎么读文章、分析问题、写文章。选择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导师。

入校后,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此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在生命科学学院设立了轮转制度。学生入校后,有三次机会可选择三个实验室,进入每个实验室待一段时间,感受一下各实验室在做什么研究、怎么做研究,也可以上手跟师兄、师姐做一些研究,有了切身体会,就可以更好地选择博士生导师,而且至少有三位导师可以选择。这是我们指导学生选择导师的一个做法。学生如果已经选择了一位导师,比如他选择了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导师,却突然发现结构生物学不能涵盖自己的兴趣,希望结构生物学领域能够用到人工智能,我也鼓励他去找人工智能领域的导师,去听他的想法,通过导师组联合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机会。

接下来,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与导师交谈,从导师那里获得意见、建议。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从其他角度来分析课题,可通过每年至少一次的论文指导委员会讲述研究进展、获得指导;也可以不定时地去找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的其他教师咨询。

甚至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这名学生最后阴差阳错和导师的理念不太一致,导师认为他要延期,学生觉得自己可以毕业,也可以去找论文指导委员会。我们会通过程序做评判,如果科研进展被认为符合毕业要求,可以允许学生毕业。

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获得更多的指导,这看似矛盾,但又不一定矛盾,因为这个指导反映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而自主权反映在学生的选择上,这两方面都是优势,并不矛盾。

(温才妃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1604-1302308.html

上一篇:[转载]高价值专利
下一篇:[转载]低钠盐
收藏 IP: 120.202.1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