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唯SCI的做法无限推广扩大化,恶果开始逐步显现。
1.只看数字不看内容
无论申请项目,评奖,考评,文章的影响因子高低远胜过对内容的关注,所有评价简单化(小学生当评委),趋同化(统一标准)。这是行政化“懒政”不作为的表现,是鸡场对下蛋鸡管理(只认大蛋)的模式移植到科研管理。
2.科研人员成为SCI的奴隶
无论高校还是科研院所,无论老师学生,不分层次,一味追求SCI,一味追求高因子(高分区)。SCI成为个人“进步”的阶梯和获得利益的投名状。学校争名次,个人争帽子,争地位,争面子。做科研变成搞科研。SCI成为科研人的生计。要想活着或活的体面些就出SCI吧。没有SCI,别说提职晋级,项目,获奖门都没有,能否留在大学(科学院)都是问题。
3.科研逆淘汰
不问内容只求数字高低的导向使得一大批真正做科研的人被SCI“写”手,快手们淘汰。做实在的比不上做数字的。同时教坏了年轻人。
4.影响学科均衡发展
有些不适于发文章或发不了高因子文章的学科,应用效果大于基础理论的怎么办?总不能什么热搞什么吧?为了文章而发文章还是科研吗?投稿选择刊物以影响因子高低为准与买鸡蛋挑大的有何异同?同样的工作发表刊物不同,价值真的就不同吗?披上高因子外衣其内容水平也随之高了吗?
5.人性的证据
做科研讲诚信是第一位的。文章白纸黑字记录的是自己的荣辱。为了发文章赶时间有可能将未仔细推敲的工作“抢先”发表,弄虚作假的文章因子越高,最终的结局或许越惨。离开诚信二字,再高的影响因子只会成为不光彩的人生记录。
发文章不应是科研的唯一目的,SCI也不应成为追求的唯一目标。高因子与高水平并不能划等号。
上数量快,上质量慢。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路仍很漫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