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复试名单看出一些问题,也许这是国内高校生物学科共同面对的问题吧。
生源与科研密切相关。好学生可遇不可求。老师拿再多的项目也要靠有能力的学生去完成。
1.教硕最热,细胞较热,生理神经最冷。教硕的热与就业有关。当中学老师之前再获得硕士学位,对未来职业至关重要。因此,教硕之热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分子细胞是热门专业,生理(神经),水产(水生)是冷门学科,这与国内大趋势一致。分子细胞之热与本科投入关系密切(通常分子细胞实验室建设更完善)。而动物,人体相比植物而言投入较少(有些实验涉及“杀生”)。因此造成考生分布不均。本科生实验课的投入与开设内容决定考生志愿的选择。还有考生报考从众心理,大多数考生并非对所报专业有所了解。只是凭热情,凭热门选择专业而已。
2.水生(水产)专业过于偏,在师范综合院校很少涉及也是考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生理(神经)上水平的实验课很少开设或遗失,也是该专业生源不足的因素。
3.优秀考生集中在热门专业,给冷门学科带来机遇。调剂生有时比第一志愿考生更优秀。而照顾第一志愿考生的政策(第一志愿上线必须录取)也使得热门专业不一定招到最好的学生。
4.第一志愿考生不足,说明学校的层次。自己培养的好学生未把母校放在眼里,甚至当作“收容”所。外校考生也是在第一志愿无望的情形下不得已的选择。甚至脚踩几只船也并不意外。
5.对生源情况分析有助于调整招生策略。第一志愿生源应尽可能多的在本院应届生中选拔,扩大推免生比例。对校外生源只能等鱼上钩(因学校地位声望,宣传效果不佳,只能到二本学校宣传。对同级或高一级学校毫无作用)。对第二志愿考生早点面试,争取将好生源稳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