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师生关系永远是热门话题。一些老师总是不断“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一些学生总是不停地抱怨老师。累不累啊?
其实,师生关系也随环境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用我们时代的价值观去要求现在的学生(即便是正确的),同样也不可能让学生按照其价值观去评价要求老师。
1.研究生是成年人。其行为准则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讲道理有时行不通并非他不懂道理,而是不想按你的要求去做而已。一个人的言行受思想支配。而世界观一旦成型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周围个个是董存瑞,黄继光,即使一个初上战场胆小的新兵也会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如果在腐败的官场,即使一个正直的青年也会变成腐败分子。人随环境改变,尤其是年青人。我们改不改无所谓,大不了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马克思。而学生不同,他的人生路刚起步,未来很多不确定性使得他在对与错,良心与道德之间徘徊。
3.大环境制约人。我们这代人对人际关系的变迁更有感触。想想小时候的发小之情到今天独生子女的冷漠,诚与信的危机怎能让当代人独善其身?比如小时候学雷锋扶老人过马路,现在老人倒地哪个敢扶?过去的传统是呼唤就能唤回的吗?
对错学生是懂的,不用你教。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远胜过空泛的说教。有时十个“正能量”教育抵不上一个“负能量”环境。所以老师们感叹学生不真,现实,势利。至于学生如何适应环境,一靠尝,二靠悟。老师对学生也不必“瞎操心”,师生磨合在于缘。
既然导师以指导业务为主,要看学生如何看待导师了。学生有选择权,如果认为导师不合适,可以随时退出。千万不要混日子或硬撑着,等到撑不下去或毕不了业时,把一切怨恨发泄到导师身上。学生是成年人,不是小孩子,更不是“弱者”。导师不是老板,也不是保姆。学生和导师是一种合作共事关系。既然合作,诚信是前提。共同兴趣和利益风险都要分享与分担。
因此,面对新时代环境下的研究生,不是导师该如何做出改变,而是该如何做出适应。既然环境无法改变,只有学会适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