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室,对于现在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已是很陌生的词。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记忆犹新。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毕业留校,就在一个教研室的大家庭里。当时教研室有10几位老师,上有60岁的老教授,50岁的副教授,40岁的讲师,还有几个与我一样刚参加工作的助教。经常在一起备课,出题,编教材,实验演示,讨论科研,庆祝生日或节日,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和谐共处。从老教师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在一个互敬互爱的集体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以科研为主导取代教学为主导,教研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鼓励集体团队变为鼓励个人单打独斗,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和谐氛围也起到负面作用。
教研室,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研究室。窄意理解,一群从事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中在一起,备课,讨论,相互学习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广义理解,实行传帮带,传承优良传统,也可以在科研上形成学科方向,有利于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稳定发展。
取消了教研室,人心散了。用在教学上的投入全凭个人良心与能力了,也是教学质量很难保证的原因之一。各自为战,给予每个老师充分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教学管理麻烦。比如哪位老师生病有事不能上课,都得找学院解决。
教学是一种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相互切磋交流,不能自以为是。而如今,很多人都认为教学不就是上课吗?弄个ppt,上去念就是了。教研室有什么用?学院让我上课,怎么上我说了算。尤其是毫无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根本不知道怎样上课就被逼上了讲台,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研讨已成过去。没有人再关心怎么上课。教学方法,教学研究也成了过去式,代之以作秀式的表演。教学缺乏交流带来的恶果总有一天要回报给学校和学生的。
取消教研室容易,再想恢复难。一旦人习惯了单打独斗,各自为王,就很难再融在一起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