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工作30多年的导师,我迎接和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目睹他们的成长过程,就像化蛹为蝶的蜕变过程,令人思绪万千。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三年的时光如何度过是每位新生需要认真考虑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创造知识。不论你将来是否从事科研,但读研本身就是一个科研思维与技术的训练过程,对今后的人生意义重大。从专业文献阅读到仪器使用;从学术讨论会到开题报告;从实验过程分析整理到论文撰写发表,这其中经历困惑,磨难,成功,有汗水,也有泪水。在这些过程中,导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双向互动。导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固然重要,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重要。
指导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导师的作用是以导为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不能保姆式的“言传身教”,而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因材施教”。小P是一位头脑灵活的学生,阅读文献理解很快。记得刚入学的第一次读书报告,竟然把英文的原始数据论文解读的头头是道。该篇论文是国外某实验室的电生理工作,通常的学生需要至少半年才能读懂它。我感觉她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学生。我有意给她加码,开“小灶”,选择一些最新有难度的文章让她做读书报告,既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也带动影响了其他学生。这样的学生成为导师有力的助手。后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我有意让她写申请书,经过我修稿后一举中标。我以此例告诉后来的学生,“有志者事竟成”。通常新生的读书报告,我只是让他们选择一些综述类文章,了解该领域现状和取得的进展。而数据论文考虑到新生的基础和能力,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尽可能安排高年级学生讲。但对于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也不妨一开始就“加码”,这对于尽快进入状态和开展后续的论文工作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W是一位喜欢做实验但思考能力稍弱的学生。在实验室里,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技术,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做实验,同时帮助他分析数据,理清思路,不但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有一次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神经细胞的一种发放,我问他所记录到的是自发放还是诱发放,他一时说不清楚。我就点拨他,还记得我给你们上电生理学课讲过的原理吗?通常神经细胞有自发放和诱发放2种形式,自发放是神经细胞自身的一种特性,不需要额外的刺激,而诱发放需要刺激诱导。另外二者的表现形式也有明显区别,经过一番分析他终于明白了他所记录到的是自发放。于是我又给他推荐神经生物学的几本书和一些与他工作相关的同行文章,了解如何判定神经发放,后面的实验进展就很顺利了。我认为导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策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做一个主动自觉的学生
导师指导是外因,学生学习兴趣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小C是一位来自粤东山区专升本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他很努力,做事认真,非常踏实。他自知底子薄,但坚信努力就会成功,而且有远大抱负。他学习非常刻苦,无论理论课学习还是做实验,我布置的任务他都会主动自觉完成。
记得当年我在做一项蝌蚪发育过程性别诱变的研究,由于种蛙是从外地买来,很快就抱对交配产卵,受精卵分化到变态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对发育各时期的变化指标连续跟踪。从受精卵开始至两侧鳃盖完成的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为了得到卵裂最初几个阶段的胚胎照片,掌握每个时期的形态学特征,大约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需要24小时拍照。小C竟然2天2夜没睡觉,连续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终于得到蝌蚪发育各时期特征的第一手数据。连续整理3篇系列论文“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观察”、“中国林蛙胚胎后期发育观察”、“中国林蛙幼蛙性别诱导后性腺的组织学观察”,并于毕业后发表。
他后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面试时面对来自北京上海名校的各路竞争者,他陈述的硕士生阶段工作和提供的实验数据及论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扎实的实验技能打动了导师而被录取。我认为,不论你入学前基础如何,入学后都是从零开始,只要你有目标,有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会做到,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至关重要。
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学生
小G是一位有想法,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她来自一所985高校,入学前曾在中科院做毕业论文,属于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在开题准备过程中,通过文献分析,她发现国内对非鸣禽的发声调控研究较少。于是提出运用电生理学和声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正常家鸽鸣声的声学特性并与刺激家鸽中脑诱导的发声模式做比较的实验方案,这是一个有点难度的课题。我鼓励她开展这项研究。她从查阅文献到预备实验的完成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开题后基本就独立工作了。在实验中,她善于思考,对研究的内容有独到的见解。过去我们做实验时,只是用较强的阈上刺激诱发鸣叫反应,结果只能定性的判断是否引起鸣叫。她在实验中尝试使用增压,减压实验,即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大和减小,家鸽单次鸣声持续时间呈线性递减和递增。发现最适刺激电压时鸣肌对鸣管的调协效能最佳。
而且令我吃惊的是,不到2年,论文完成,并发表于动物学报,提前完成毕业论文,成为那届研究生的佼佼者,不仅获得学院研究生学术报告唯一的一等奖,还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
另一位学生小L,在做实验过程中,得到一个意外的结果。根据以往的研究,切断不同侧鸣管神经,多数鸣禽表现为左侧优势。即断左侧和断右侧鸣管神经对发声的影响不同,断左侧影响更大,因此,两侧神经对鸣叫的控制能力不同,左侧占优势。这与人类语言左侧半球优势相似。但小L在实验中,发现所用的鸟呈现右侧优势。是否做错了?冷静思考后,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不是简单地放弃,而是继续积累数据,确认结果的正确性,并最终获得成功。试想,如果当初放弃,岂不是到手的鸭子飞了?只要尊重客观事实,用于探索,就会有所创新。有时候,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待任何实验结果,尤其是与常识相反的结果,不能盲目放弃,要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研究生是成年人,但不一定有独立的学术思想。硕士生不能只做实验,出数据,论文由导师去完成。不经历论文写作训练,研究生培养还是缺了点什么。毕竟研究生不仅仅是“数据技术员”,还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论文发表涵盖了科研训练的全过程(并非简单的功利)。从看别人做,到学会自己做。再到评价别人工作,开辟自己的工作。好的研究生不是急于找导师要课题,等待导师的分配,导师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自己提出问题,与导师沟通,做这个可以吗?当然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回答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我认为同样适用于研究生的成长过程。祝所有的研究生新生把握好自己,为自己的研究生求学之路做好人生规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