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教育硕士发展的桎梏必须清除 精选

已有 7463 次阅读 2021-12-7 08: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硕士是专业学位,是因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应运而生的。随着专业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一些深层次问题显露出来,成为该专业发展的桎梏。

1.教育硕士起步晚

相比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我国教育硕士发展至今不过20多年,在研究生领域还是个新兵。从最初的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演变到现在招收在职,应届生,仍未找到一个完善的培养模式,问题不清,方向不明,似乎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2.缺乏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由于教育硕士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而大学老师以往大多不屑于中学,只顾自己的学术型研究。于是师范院校从事教学法,教学论的老师找到了机会,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移植到教育硕士上来,承担中学课纲制定,中学教材编写,教硕培养计划,掌握了话语权和政策制定权。从事教学法研究的左右了教育硕士,好像他们是权威,于是有了发号施令权。很难想象一个“边缘”小学科指挥教育硕士,驾驭千军万马的景象。

导师先天不足。最初的导师大都是以教学为主的,科研能力弱。在学校处于弱势群体。成为硕士导师后,有了自己的domain,故步自封,得过且过,有了与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分庭抗礼,同等的地位。试想这样的导师与学术型导师差距如此之大,勉为其难,注定水平不会高。这几年由于导师队伍扩充和专业招生人数激增,一些学术型导师也开始加入到教育硕士导师行列,但是缺乏对教育硕士的指导能力,无非是多招几名学生蹭工作量而已。

3.培养模式不明

教育硕士以中学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常先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论等),然后到中学见习,实习。离不了教学技能,教材分析,案例设计,课外活动,班主任等,还要进行所谓的教学研究。选题关卡重重,内容被限定。于是问卷调查,访谈,案例成为时尚。什么问题都是一样的问卷,什么案例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什么结果都以学习成绩评判。完全不需要动脑子。由于实习之外,再无其他方法,于是杜撰出“文献研究法”,“实践法”,“统计法”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以彰显其独树一帜,方法多样。可怕的是以讹传讹,成为固定套路。还有课程设置,没有统筹规划,因人设课很普遍。教学技能训练成为主课,说课,演讲,板书,PPT替代学理论,讨论问题。实习交给中学,学校很少过问。论文审核走过场,很少有不通过的。只管招,不管培,误人子弟。

4.选题范围狭窄,导致论文套路化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近年来落入套路化陷阱,同质化,雷同化普遍。由于限制因素,似乎就那么几个问题,翻过来倒过去,循环往复折腾,思维逐渐僵化。师生在选题时一脸懵逼,不知该做什么。于是导师学生都习惯化了,不用思考,随便一个“基于。。”,参照别人,照猫画虎就是个开题。炒概念,炒模式,换汤不换药,拿几个时髦理论充门面就算有了理论依据。有些论文逻辑混乱就是抄袭拼接的恶果。在问卷,量表,教案,统计图表细节枝末上纠缠不休,忘记了教育硕士到底在做什么,应做什么?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年复一年,应付了事。这样的教育硕士还有多少含金量?如此下去,总有一天教育硕士走向衰落。

5.导师缺乏交流,学生没有主见

导师有导师的问题,学生有学生的问题。

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少有正常的学术交流。提意见似乎变成了人身攻击,动了别人的奶酪,容不得别人批评,都是自己的学生自己做主,想怎么带就怎么带,只要能对付毕业就行。

现在的学生都是应届生,他们所受到的中学应试教育已经使他们对中学现状麻木了,以为存在就是合理的。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更谈不上对中学教育的思考。只要练好技能上好课,顺便写篇论文就把学位拿到手了。喜欢作秀表演,不愿苦读原著,更不愿去思考。实习不足一年,甚至几个月,找工作便成为首要任务。师生交流几乎停滞。

6.教育研究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一提到教育研究,好像就是教育学的问题。其实不然,教育是每个大学老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现在习惯于某些教育专家作报告,带风向,高谈阔论,不解决实际问题。好像他们说的就是“圣旨”。一些教育类核心期刊,圈外人根本无法进入。于是一些中学教育类期刊也借此获益匪浅。一篇小论文的版面费直逼学术性期刊,成为摇钱树。


改革开放之初,龚自珍的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诗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关注真问题。拿出改革的勇气,让教育硕士凤凰涅槃,重生已是当务之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1358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1343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058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8946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8860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8246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6973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6666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4238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4261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3455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2516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1358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15482.html

上一篇: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要求
下一篇:高校生态-博导的尴尬
收藏 IP: 223.104.64.*| 热度|

18 周忠浩 李学宽 郁志勇 李宏翰 黄永义 鲍海飞 杜学领 晏成和 赵春燕 张成岗 宁利中 张林 帅凌鹰 冯大诚 姬扬 徐长庆 张晓良 杨天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