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行各业都有考核。考核作为检查,评价,奖惩的一种手段,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乎每个人的饭碗。
考核的本意应该是奖勤罚懒,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成绩。若是大锅饭(绝对平均主义),只有“混混”们高兴。考核,使“能人”们高兴。凭本事挣钱难道不是吗?至于不诚信获得考核利益的行为是另一回事,与考核本身无关。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按劳”本身就是一种考核。鼓励多劳多得,反对不劳而获。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学一提到考核就吐槽一片呢?原因在于考核内容(标准)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甚至被动地接受,考核是无奈的现实。
考核有定性,定量两种形式。定性比较模糊,而定量相对清晰,便于操作。为什么要量化考核?因为人有惰性,所以需要约束。如同计时计件,只计时(打卡上下班),难免有出工不出力的,所以要有计件(有数可查),保证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不考核的前提是假设所有大学老师都有能力,都有水平,都有自律,都能为师。事实上理想国根本不存在。
所以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考核,就像高考作为选择学校的依据一样。至于考核是否适当,我相信凡达不到“标准”的一概说考核过严或标准太高。而考核通过的会说这样做很公平。
任何人为操作的行为都难免有局限性。任何考核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考核标准适于多数人即可。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那些遵守规则,认真工作的人才不会在意考核。努力工作,踏实认真,不忘初心的人经得起任何考核!当然考核的决策科学化,公平性,适用性问题是考核政策制定者的责任。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量化不是万能的。如良心是不能量化的。道德可以约束,人的思想是不受限制的。
作为退休人,写这些有点隔岸观火的味道。但毕竟我们也是一路考核过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