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庭
这个学期没有课,9-10月上了北京。回来发现,尽管没有监督,学生们都还算努力,不过方法有些问题。学问学问,学和问都是重要的。不要在乎问的问题有多傻,也不要在乎别人(包括导师)的回答有多蠢。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问题从口里说出来不等别人回答就知道答案了。为什么呢?因为,一般而言,提问的时候比任何其他时候都期望把问题说清楚,而往往之所以不清楚答案就在于没有把问题本身弄明白。更多的时候,别人会给你一些启发,甚至被问的人对你提的问题有过专门研究。
今年又多了两个意气风发的研究生。与任何新生一样,看得出来他们是多么希望早些进入角色。我喜欢物理上有些志向的学生做我的研究生,尽管这样学生的比例不会很大。昨天给他们每人两篇文献,都是讲量子耗散系统动力学求解方法的。相对而言,量子力学的语言比较不直白;而且从大学物理课本到我们做的这个方向的科研文献,中间有一个灰色区;对仅仅学过大学物理的学生而言,要读懂任何一篇有些意义的文章都会是很艰难的。因此,我打算从今天开始,每周一次给他们讲十五个专题。这,或许可以给他们些帮助。虽然这不是我的授课内容与时间,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量报酬。
我想,这十五个专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表象与表象变换以及相干态基础;2)量子态的密度矩阵表示,纯态与混态,两能级原子在电磁场中的动力学;3)量子测量理论,超算符与密度矩阵演化的Kraus表示;4)怎样获得带微扰项的主方程;5)主方程的Redfield形式以及求解;6)路径积分I,可解析求解模型;7)路径积分II,数值路径积分模型;8)相干与退相干I;9)相干与退相干II;10)纠缠与消纠缠I;11)纠缠与消纠缠II;12)量子稠密编码与隐形传态;13)量子不可克隆与纠缠交换;14)量子比特物理模型;15)化学与生物学中的单分子动力学。
因为不是课,可能讲得很随便。内容的取舍也不会太讲究,时间任意性也可能大些。但是,我不会把是“课”和不是“课”分得那么清楚。有学生听我讲,哪怕人数很少足矣。我的另外一个课是激光物理学。这门课,我主要选讲单分子飞秒激光谱。这是下一个学期的正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