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发表科研论文应有“精品意识”【已发表】 精选

已有 19756 次阅读 2011-7-29 14:08 |个人分类:科研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 论文, 马臻

本文由《科学》2011年第4期“百草园”栏目刊登。
作者:马臻(本博主)

        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质量仍然和科研大国的身份不相称。为什么同样的数据,有些论文能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刊物,而有些论文被退稿?我认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解读和对文章的撰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发表科学论文应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

 

        实验类论文的质量是个综合体,包括有意义的研究选题、新颖的实验点子、合理的实验设计、翔实的实验数据、严谨的数据分析、专业的论文写作、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或实用前景等。没有实验数据就没有实验类论文,但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也不可忽视。好的论文的引言有一定章法,不妨用以下思路写:(1)阐明某研究方向的重要性;(2)概述文献中的贡献,并说明文献中还有哪些没研究过,把这些搞清楚将有什么重要价值;(3)概述本文实验中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4)指出实验结果的新意和价值。而某些论文的引言很短,且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写道:某课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本文中,我们报道某个结果。未说明目前这个研究方向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读者不知道既然别人已经研究过了,为什么实验还值得做,也不知道报道的结果有什么新意和价值。简而言之,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结果和业内人士想要实现的“梦想”(如达到某个反应效果、合成出新结构、摸清规律、阐释机理)之间存在着一条“沟”,而高质量的论文正是在这条“沟”上面架起的一座“桥”。不要让审稿人来找接收论文的理由,而是作者告诉审稿人为何自己的工作值得报道。

 

        优秀论文的实验结果部分不是仅仅向读者“倾倒”数据,而是有全局观念:论文中反映了一个中心观点,出的每一张“牌”(罗列的每一组数据)都围绕着这个观点,层层推进展开。每一段话的开始都有个“标题句”,开门见山地说明各段主旨。且实验设计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即有周折、有层次,体现一种循着实验线索去刨根问底的科研求索精神和过程。为了实现“复杂性”,首先选题要有“做头”,即具有潜在的“复杂性”。其次,选题后,要知道怎么设计实验,怎么开局,怎么“铺展”。再次,要舍得花时间开展实验,不要浅尝辄止。

 

        关于论文结果部分的“复杂性”,可看以下这个例子:帕罕(E.Parnham)等于2006年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报道了一种用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来合成无机材料的新方法。在合成过程中,低共熔混合物部分分解,原位产生结构导向基团。作者以两种季胺盐分别与二甲基尿素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共合成出三种磷酸铝结构。然后作者以一种季胺盐分别与两种不同尿素衍生物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共合成出六种磷酸铝。作者接着证实,使用这种方法还能合成磷酸镓,并且用其他低共熔混合物溶剂能合成出更多别的材料。这篇论文不仅是报道一种材料的合成,而是点明了一种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出更多材料的潜力。

 

        优秀论文有很多深入的讨论。数据是表观的,而讨论则进入到深层次,发掘数据背后的道理,进而启发下一步的研究,并非只是报数据。可以讨论的内容有:(1)本文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能给人带来什么新的认识。有条有理地分析如何从得到的数据推导出结论。(2)数据或观点是否和文献吻合。如果吻合,那么明确指出,不但承认前人的贡献,而且更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吻合,也说清不吻合,并讨论可能的原因。(3)目前这个研究工作对于指导进一步的工作或者认识过去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潜在的实用价值。(4)客观评论这个工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有什么缺漏可以在后续实验中弥补,下一步可以怎么做。这样写,论文便超越了具体的实验细节和数据,发掘出更加广泛的意义,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如同准备做报告,不但要清楚自己要讲什么,而且还要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对听众有价值,怎样建立起自己和听众的联系。此外,写论文还要考虑:读者读了论文后可能有哪些疑问,如何提高写作表达,以便于把要点更清楚地呈现给读者,读者对于实验结果可能会提出什么不同的解释,如何证明论文提出的解释是可行的。然后在论文里“喷洒消毒药水”,论述为什么排除其他几种解释。

 

        论文写完后若能用审稿人的眼光来挑剔地看自己的稿件,往往能发现不足之处,可以进一步通过做实验、查文献来弥补漏洞。有时不妨请懂行的人提出尖锐的“模拟审稿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不仅修改英语,还提高表达逻辑性、指出文献引用不恰当、指出可能引起争议的提法、指出学术观点错误、建议补充实验、删去不说明问题的胡乱堆砌的表征结果、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数据作为“支持数据”放在论文附件等。我以前的博导扎拉(F.Zaera)是美国化学会刊物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的资深编辑。他曾多次强调,他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而是希望每篇论文都是精品。他不是得到一点数据就心急火燎地报道,而是花大量时间深化实验,深挖数据蕴藏的道理,并对论文进行精雕细琢。我第一次写完论文后,他在稿件上用红笔修改,我以为只要照着修改就能投稿了,谁知又修改了好几遍,每次都是“一片红”。修改完,他把稿件放进抽屉进行“冷处理”,过几周再看,再修改。这样,一篇论文要经过半年、一年的修改后才投出去,经过如此这般“积淀”的论文往往一投即中。

 

        科研论文就像是科研工作者的“招牌”,能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形象。优秀的科研论文,除了反映科研者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外,还能反映科研者对课题有很好的整体把握,把“上下文”搞得很清楚,对数据有严密客观的分析,在做实验和写论文时心中有清晰的“地图”,有很好的逻辑思路和实验设计。它还能反映论文作者的科研激情、理性思辨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的精品意识。 

 

PDF下载:发表科研论文应有精品意识.pdf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469721.html

上一篇:找工作的哲理和心态【已发表】
下一篇:看了科学网关于要不要回国的文章【被摘录】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52 孙根年 李毅伟 黄齐林 何学锋 孙长庆 高莉 周海华 朱志敏 郑祺 施泽明 曾荣昌 许亮 伍松林 吴江湖 段庆伟 仇欣 李永丹 吕喆 麦立强 苏盛 段二红 张彦斌 赵星 陈远川 吕新华 唐常杰 朱汉城 林涛 王晓峰 黄宁燕 张玉秀 梁建华 刘全慧 李孔斋 章成志 杨正瓴 王晓光 刘凡丰 李鑫 邸利会 何应林 杨建军 王启云 廖益传 秦川 刘晓松 liguoshuai kexuegzz lily1966 xchen guohaiboghb xupeid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