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随着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科学网上关于论文署名的讨论多起来了。
陈巨川的博客 国外医学期刊的作者署名顺序问题
王桂颖的博客 谁可以署名?
胡新根的博客 科学家,我们该怎样投稿和署名?
我要说一般原则谁都懂,但是这些原则非常概括和模糊。世界上的情况千万种,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没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详细规定应该怎样署名,所以坚守学术道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自己:心中自有一杆秤。
很多人都含糊地说论文署名的标准是有实质性贡献,但是问题是在一篇文章里每个作者的贡献百分比很难确定。你可以说作者A提供了点子,作者B做了什么实验,作者C做了什么实验,在做了什么层面的争议相对少,但是具体贡献的量化却非常困难。
比如说一篇文章10张图由几个作者提供,很难说每张图的价值是相等的。既然不等,怎么量化?是根据数据的新颖性和文章“卖点”来定量,还是根据测得数据所花的时间(即工作量)来定量,还是按照实验的难度和仪器的昂贵程度、稀缺性来定量?
如果这篇文章正文有10张图,附录部分也有10张图,那么又怎么衡量提供不同图的人的功劳?
再比如,有的人提供了点子并做了部分实验,而有的人执行了点子、做了更多实验,那么哪个人的贡献大,谁应该是第一作者?图的数量可以简单地数出来,但是智力贡献(有别于简单测试)却很难数:贡献了实验点子算多少百分比,写了文章算多少百分比?
有的人说第一作者的职责就是想出点子、做绝大多数实验、分析数据、写出文章,但是同时又说要成为文章的作者就得做了主要贡献(包括实验设计、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文章)。这种说法其实是矛盾的,因为第一作者的功劳大了,后面作者的功劳就小了,满足不了“主要贡献”的标准。
同样是第一作者,有的文章只有两个作者名字,有的文章有一群人的名字,那么第一作者的贡献能一样吗?有一群人名字的文章,也许只要有30%的工作量就能成为第一作者,因为余下70%的工作量被很多人分担,而单个分担者的贡献都不及30%!
还有的人说第一作者就该写文章。是这样的吗?国外很多老板都是自己亲自写文章的,学生只是提供数据的。不信的话大家看看Nature、Science、PNAS文章里面的小字注解,很多文章都说老板想出了点子、参与了实验、撰写了文章,而第一作者只是“执行了实验”。
有人说署名的要件是自始至终都参与到某课题中,但是实际上世界上的情况并非如此。有时候你独立做了一个课题,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想到如果能做什么什么表征(如超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会更好,于是找到别人合作。还有些主导实验的人喜欢有自由度,在研究过程中不会事无巨细地向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合作者汇报每日战况,只是在写出文章初稿后才给合作者看。无论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这种事实在国际上很普遍。
再比如大家知道需要智力贡献才能成为作者,但是智力贡献怎么定义?有句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反过来就是要给别人加名字(做球给别人打),何患没有理由?比如说两个合作申请了一个大项目,钱一分为二、各管各花,底下的学生也各为其主,但是到写文章的时候不但要挂自己老板的名字而且也要挂和老板一起申请经费的人的名字。为了给他加名字就得给他过目,但是那样的人过了目,他就号称他有智力贡献,指导了实验、修改了文章,这又怎么说?
在谈到具体贡献的时候,文章里署名的作者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各有各的说法。第一作者(比如学生)总是喜欢逞能,把功劳全部揽到自己头上,导师总喜欢说自己想出了点子,合作者们总喜欢说没有自己不行。但是同一个事实,在不同人嘴里说出来不同。比如你和别人合作,你说你“发明”了样品,而别人为了贬低你的价值,说你只是“提供”了样品。你作为合作方说你“有创造性地研究”了什么什么,而别人也可以贬低你,说你只是(如有手的工具一般)“测试”了样品。
我看,无论别人怎么做,我们自己心中应该自有一杆秤。
一个美国参议院对热切期望踏入政界的年轻人说:“你们想一想你们一生中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不要告诉我那些丑事是什么。然后想想那些丑事被刊登在明天早上的报纸上。”
一本书告诫读者说:“在发表网上帖子或者发电子邮件之前先想一想,你对读者说的事情、说的话能不能让你的老板看见,能不能让你的妈妈看见,能不能让全国报纸刊登?”
同理,“心中自有一杆秤”的意思就是要想一想自己做了什么贡献,是不是问心无愧,有一天被问到的时候敢不敢实话实说,能不能放在台面上去讲。
当然,光是“心中自有一杆秤”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谁当第一作者的问题,还需要用实际策略和经验来解决。两个人在实验数据相仿的情况下,谁写文章谁就是第一作者。那么,怎么决定由谁写呢?本来我还不十分了解答案,后来读了Being A Scientist和Making the Right Moves等书,知道答案就在于事先说清楚(事先约定)。做实验之前(或者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确定是谁的课题、由谁负责,谁负责谁写文章,谁就是第一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