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本人父亲拍摄]
在博文《整理办公室和报刊发文记录:再回首,我心依旧》中,我写道:“我是在灯下、在电脑前有了灵感才写作。我抒发这自己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没稿费也行;杂志社或者报社没给我样刊也行;发在没有刊号的内部刊物也行;写豆腐块书评也行;甚至到了后来,写会议论文(教学文章),电子版出版也行。”这段话,写出了一个“小人物”人生的况味。
我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南方周末》发文27篇,也给一些没有刊号的内部刊物(比如《海归学人》《上海研究生教育》)写过稿。回忆在“非主流”报刊发稿的经历,我不仅有人生况味,更有开心的感觉。
(一)
我一直想写关于科教领域通俗写作的经验谈。随着阅读、写作的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愿望越发强烈。可是,想在报刊上发表这类文章非常难。
首先,文艺类报刊或者文艺类版面喜欢刊登知名作家的文章,但我既不是知名作家,也不可能写关于如何从事文艺创作的文章。
其次,报刊一般不会刊登“如何写通俗文章”之类的文章。比如,报刊记者善于写新闻报道,但读者很少看到报刊刊登记者写的“如何写报道”之类的文章。
我曾经在科学网博客中写过一些写作心得,也曾把现在看起来还不够成熟的稿子投给报刊,但是连网页版都发不出,报刊编辑的反馈是这个话题太专业了。
而假设我把这类文章投新闻类的期刊,也很难发表,这是因为新闻类的期刊发表的是专业的学术论文。
然而,我依然认为这个话题相当重要。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者往往不大善于在报刊发文。他们不是文化水平不行,而是缺乏点拨。
我不但认为这个话题重要,还认为:写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就像在总结“定律”一样,比抒情散文更加隽永和有干货。
2021年,我参加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举办的一个海归培训班。在专家授课的间歇,他们组织了学员沙龙,我作了一个关于给报刊撰稿的报告。当时,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朱会长在场的。
朱会长在后来的讲话中,说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有个内刊《海归学人》,号召学员们给《海归学人》投稿。
在培训班结束后,过了一小段日子,她在班级微信群@我,让我给他们投稿。我回复说:“谢谢朱会长,我会的。”接着,另一位学员在班级微信群@我说:“说到要做到的哦。”于是,我抽出时间,在WORD文档中写作。然后,放在科学网博客。之后,稍作修改后投给《海归学人》。
马臻《在报刊发文的奥秘》海归学人2022(1): 49-50.
后来,我听了很多网课,包括李海鹏的非虚构写作网课,还拿到了李海鹏的讲义。我知道,写报刊文章不是短短的一篇文章能够说清的。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感想出来;更何况,报刊写作有很多文体。但至少,我在《海归学人》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揭开了报刊发文的面纱,具有启发性。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中受到启发,但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具有“小结”的意义。能在报刊说出文章写作的奥秘真好。
(二)
发表了这篇文章后,我把另外一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博文修改扩充了一下,投给上海市学位办主办的内刊《上海研究生教育》。没想到,编辑联系了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到编辑部去坐坐。
我到了坐落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编辑部,和编辑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去研究生院开会时,经常能看到编辑坐在会议桌前记录。
我陆续给《上海研究生教育》投了几篇稿子。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撰写研究生教育文章的。我把这类文章分为经历类、观点类和述评类三类,分门别类地进行介绍。
马臻《如何撰写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通俗文章》上海研究生教育2022(2): 24-28.
这篇文章的雏形曾经投了一个报刊,没有中。后来,我将它修改扩充后,发在我的科学网博客。可以说,科学网博文是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毛坯”——它自身也是一篇文章,但一旦有发表的目标,我就有动力将它继续扩充。
我能够想象出这篇文章发表的版面样子,也知道别的地方也不大会发表好几千字的这样的文章,但这篇文章对我是有意义的。
此后,我还陆续在《上海研究生教育》发表了关于研究生导师投身三全育人、组织行为学在管理研究生中的应用等文章。
马臻《研究生导师以多种形式投入“三全育人”的案例》上海研究生教育2022(4): 22-26.
马臻《组织行为学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上海研究生教育2023(1): 34-38.
我并没有因为这是内刊就没有认真写。相反,我在《上海研究生教育》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几千字的。
(三)
现在有很多杂志都发表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我不大喜欢写这类学术论文,也没有时间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定量研究。我写的通俗文章绝大多数是感想体会经验类文章。这些大多是我的“自选动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做了一些“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也需要梳理总结。于是,我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投了各种会议论文集,包括环境专业的教学会议论文集以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举办会议的论文集,都是公开出版的。
马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13-17.
马臻《谈谈研究生教育中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山西教育出版社,2022: 1-4.
高效江,马臻《高校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2020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9-61.
马臻《科研技能和学术规范课程建设案例》2021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91-93.
有时候,为了参加一个教育教学方面的会议并在会议论文集发文,我甚至自掏腰包,不远千里地到外地开会、作报告。我投了会议论文,也被邀请作口头报告。当拿到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翻看着一篇篇的文章,我有种愉悦感。我不管这能不能给我带来外在的价值,至少,我的内心是开心的。
(四)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小文章也发?”比如,我的妻子就说:“别忘了,你以前是发过《文汇报》的。”
还有的人会佩服这股子认真执着劲儿。
其实,发表这些“小文章”是对思想和实践的梳理总结。当我写作时,我坐在电脑前,沉浸其中。而在教育研讨会作报告、在报刊发文,有一种“仪式感”,就像我到教室把课上了,之后一身轻松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