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化学方程式配不平”——思考高教领域的难点问题 精选

已有 8542 次阅读 2023-8-24 16:09 |个人分类:科研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IMG_20211211_175957.jpg

我经常有感而发、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或者提出一些问题,随手在口袋里的纸头上或者身边的本子上记下来,生怕自己忘记。高教领域有一些难点问题,或者说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情况,或者说矛盾。用我的话说,“化学方程式配不平”。

一、实习和完成学业的矛盾

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学习和科研。和本专业相关的实习能加深研究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和本专业无关的实习也能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说,实习对于专业学习和科研来说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这正好比,暑假我去上海以及别的地方看一看,对自己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理论上讲,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是重要的。)

但是,时间如何把握?研究生做科研、课程学习的质量如何保证?

有媒体报道称,有的学生打过好几份工,但读到这句话,我想:精力有无放在学习上?大学是“跳板”吗?这样也能拿到学位证吗?毕业论文能搞定吗?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吗?别人看了这个报道,也这么做(打几份工),也能正常毕业吗?

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如果导师不使劲地催学生干活、出文章,课题组何以得到发展?同行评审科研项目,不是看科研产出的吗?但如果导师push太多了,“臭名远扬”,没有学生愿意进课题组,课题组又如何发展?这个矛盾如何解?应该保持何种平衡?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三、科研、生活都不是理想化的

很多新来的研究生都会被周围的一些说法误导。有的人希望跟着导师,随便做几下实验就能发表“好的文章”。有的人听说别人一个月就写出了博士论文,就以为做科研很简单。但是,做科研、生活都不是理想化的。现实情况是,有很多课题组投了文章,无论是投好的杂志还是投一般的杂志,都经常遭遇退稿。有时候导师认为自己的课题组取得了“震惊宇宙”的科研发现,但是审稿人却不认同。

当论文被退稿,研究生也很无力。他们也有“软肋”——如果自己的科研写作能力真的很强、不需要导师修改论文也能投稿的话,那文章也不会被hold住了。但实际上,研究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并非真的很强,文章也“值不了这个价”(即投不中好的杂志)。于是,僵局就产生了。

要解决这个麻烦,不容易。以至于,很多人在经历了之后,更加领会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

四、导师也不是理想化的

导师要做好科研,就得沉浸到科研的“语境”中,如果不能亲自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那么至少每天看科研文献,想着科研,谈论着科研。比如研究化学的,就看美国化学会、英国化学会、威利出版社的杂志。但是,很少有时间干这些,因为别的事情也需要花时间,比如上课、备课、家庭。每天一件件事情(比如审稿)飞过来,忙着打卡,忙着开会、看书,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容易走“捷径”,即做那些更容易消磨时间、马上看得到结果的琐碎的事情,比如开会、购物。

五、做科研耗时和急着毕业的矛盾

课题组发Nature、Science是一件好事情,也能够带来课题组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包括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改论文,以及跟审稿人“打架”。我在报刊看到很多这样的“漫长的旅程”。但是,如果没有文章,学生如何毕业?

而且,出一篇“大文章”,往往是有的人做了这个、有的人做了那个,甚至一篇文章有几个共同第一作者。但成果如何算?毕业如何算?是每个学生把这篇“大文章”翻译成中文,放到自己毕业论文中吗?还是A学生只呈现电子显微镜结果,B学生只呈现别的表征结果?

或者说,在研究生忙着做“大文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做能够“管毕业”的“小文章”?

六、毕业率和就业率的矛盾

研究生毕业率和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厉害的研究生,既毕业又就业。但总有些学生忙着完成毕业论文,而没时间找工作。也有些学生找到了工作,却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发不出论文、没写好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同时要把两件事情(毕业和就业)做好,这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的大学和院系既要担忧毕业率,又要担忧就业率,这有些难。

七、大论文和小论文

有很多人说,研究生只要写出大论文(毕业论文),就应该能够毕业、拿学位了。但事实上,大论文(毕业论文)和小论文(发表的科研论文)是两回事。

一方面,小论文不等于大论文;另一方面,大论文也不等于小论文。有很多学生发表了几篇小论文,却通不过毕业论文盲审,原因就在于没写好毕业论文。也有很多学生虽然写出了毕业论文,但毕业论文当中的章节没有达到发表小论文的程度。我身边有一位科研工作者,她的博士生的论文经常经历退稿。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论文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最终产生的大论文也更加系统和经得起推敲。读研就是要这样,不要急吼吼地发表小论文,也不要急吼吼地把数据堆积在一起,就凑成了大论文。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残酷折磨,科研水平不会得到提高。该有的磨人的过程,还是要有的。

八、教育并非一味地给学生“优惠”

给消费者优惠,就意味着商家的薄利,生意有可能做不下去,企业的发展也不是可持续的。同样,教育也并非一味地给学生“优惠”。现在一些高校招生,投放了很多热门专业名额,而且用本硕博贯通吸引考生。但高三毕业就确定了本硕博贯通,这个真的好吗?

高教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可供思考和讨论。比如:是否可以让学生进校后自由转专业?

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读者思考和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00157.html

上一篇:不仅仅取决于办公条件和氛围——伏案工作的效率有提升空间
下一篇: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寄语大一新生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9 刘立 周忠浩 郁志勇 邵宇飞 汪凯 吕健 彭真明 王林平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