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在上海这座城市,在复旦大学,我更理解个人命运和时代的缠结。
要问我曾经的理想是什么,我这么回答。在复旦大学读硕士期间的我,理想是去美国读博士。在美国读博士的我,理想是把论文发出来,顺利毕业,并找到伴侣。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我,理想是发表更多的论文,并成为美国大学助理教授。那时(十多年前),我觉得回国任教工资低、科研条件差,而且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工作。
我正在申请美国教职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了,很多美国大学冻结了招工,这使得不得不面对回国任教的选项。我在2009年年底和怀孕待产的妻子回国,住在复旦大学仁德路教师公寓。公寓对面是个钢材市场,里面有很多门市部。每天早上买早饭时,我看到路边汽车站挤满了等待上班的人,随意摆摊、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现象严重。我们仿佛从云端跌落到了人间。
到复旦大学工作,果然科研起步非常艰难。我和一位同事合用办公室和实验室。他的研究生坐在实验室,和仪器挤在一起。而我既没有仪器,也没有研究生,只能静静地和这位同事坐在堆满杂物的办公室,在电脑前整理旧的实验数据、写综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
妻子生下女儿后,过了半年,把女儿寄放到我父母家中,回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只有这样,她才能找到理想的教职。我们咬紧牙关,在各自的学校拼命工作。终于,妻子也找到了教职,2011年年底回国任教。
最近这十年,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发展为小汽车。记得自己曾有一段时间,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居住地的周围,看着正在发展的城市,看到了旧的房子、荒废的田园和正在拔地而起的一个个楼盘。以后,我再去同样的地方,看到旧的房子已经消失,而一个个新的楼盘已经热热闹闹地住了很多人,还新建了学校、口袋公园和绿道。而我们一家三口,也在这里住进了新家。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发展绝对不是停留在局部地块,而是在全上海到处都能看到蓬勃生机。现在周末,我带着家人去市内旅游景点和不断开出的商厦玩,能感到上海城市建设的变化。而前几年我去美国旅游,到了加州好几个城市,感到那儿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在大学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多年前我刚到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时,教职工还不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更不多。但最近十年,不断有教师从国外回到祖国任教,有的之前还是国外大学的助理教授。硬件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从一幢老楼搬到了江湾校区新建的大楼,招收研究生的规模也扩大了很多。如今,我们学校QS排名上升,正朝着“双一流”目标快速前进。
城市和大学在最近十年发生着欣欣向荣的变化,但我们不能停留于欣赏这些变化的表面,更要看到时代发展的趋势。最近十年,各方面的要求更高,做事情更加规范化了。比如,违法搭建、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得到了整治。在大学里,非常强调各种学习和制度建设,经常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查摆和整改。
在大学,教师的压力也更大了。近年来,随着大量教师的加入,对科研、申请科研项目、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竞争更加激烈。这个时候,教师还面临着各种家庭事务,比如接送小孩、辅导小孩功课,但这就是生活。
研究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毕业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找工作最好要有实习经历,还需要花很多时间投简历、网申和面试。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平衡较难协调,但这是他们必须面对和奋斗的。
通过上述回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各方面条件改善、精神面貌改观的同时,各种竞争压力、生存压力也增大了。这正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路山更陡”。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观察和了解这个正在飞速变化的世界,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想想自己能够做什么、准备作出怎样的改变,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而这段回国任教的经历,也仿佛在我的前额装了一只眼睛,让我看清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规律,让我融入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