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读研的意义和要求 精选

已有 12993 次阅读 2022-5-16 20:17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微信图片_20220510151604.jpg

很多本科生对读研趋之若鹜。在有的重点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群体当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研或者出国深造。但有很多本科生对读研不甚了解,他们要么因此错过了读研的机会,要么“随大流”考研,后来才发现读研并不适合自己。

还有些本科生愿意通过推免的方式读硕士,但他们不愿意报名直博。对此,他们解释说:直博生毕业要求高,和硕士生相比需要发表更多的科研论文,他们怕自己成为直博生之后毕不了业。此外,他们还误以为博士生毕业后的唯一出路是“献身科学”,而他们不想这么做。

学生在做选择之前,有必要对“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或者“各种选择的利弊”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但如果没有“过来人”的讲解,很多学生想象中的“利弊”可能脱离实际——也许你原先认为某一个考量因素很重要,但听过“过来人”的讲解之后,才发现那原本就不构成问题。

不同的学生怀着不同的目的来读研。有些学生不想在毕业后马上踏入社会,他们对社会上的工作有些胆怯,怕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也担心自己在短期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些同学在读本科期间想到了出国深造,但来不及准备出国英语考试,就想在读研期间准备出国英语考试,读完研究生再出国。有的学生本科就读于一所知名度不太高的大学,他想通过读研到更好的大学就读。有的学生本科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爱,他想通过读研来学习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专业。在当今社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水平和稀缺度,而且可以和毕业生的职级、待遇、落户挂钩。应聘企业的有些岗位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硕士或者博士,因此很多学生选择读研。也有的同学准备将来从事研究工作,因此读研。

读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出国前的缓冲、就读大学和专业的调整以及学历的提高,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办事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读研能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本科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本知识,并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有些顶尖的高校,部分本科生从大二起就有机会进实验室跟着老师、研究生做科研。但在通常情况下,本科生接触科研的时间段往往仅限于在大四做毕业论文期间。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持续的时间短,课题难度小,毕业论文的篇幅短,顺利通过的难度低。在读研期间,重心不再是上课,而是做科研。研究生课题难度大,做科研持续时间长,学位论文的篇幅更长,顺利通过的难度大,有些高校对研究生还有发表论文的要求。在以“研究”为导向的情况下,读研能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学术水平不仅对自己在将来从事研究型工作有用,而且能够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能有更好的判断。

读研能提高学生的办事能力。读研虽然不是在企业工作,但是研究生日常需要办很多事情。第一类事情是和科研相关的,比如请购科研仪器、请人维修科研仪器、安排好每个阶段的实验。第二类事情和科研关系较小,但也是课题组维持运行所需的,比如帮导师制作PPT、写项目结题报告、处理课题组财务报销、帮导师承担学术会议的事务、担任实验室安全管理员。第三类事情是做助教、助管、担任学生会干部、组织社团活动。第四类事情是研究生处理和毕业、就业相关的事情,比如填写各种表格、打印装订毕业论文、找不同的人盖章、找工作、办理校手续。处理不同事情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都会遵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做事的规范和方法。无论是顺利完成还是遇到挫折,研究生在做事过程中,办事能力提高了。这种办事能力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用的。

读研能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在读研期间,学生会和导师、课题组的学生以及自己的同学打交道。与导师打交道——讨论课题、接受导师的指导和任务安排、接受导师的批评教育、和导师协商毕业和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安排。有时候,导师不愿意轻易地把学生的论文投稿发表,不愿意让学生在平时做科研期间外出实习、找工作,于是学生需要和导师沟通协调。与课题组的学生打交道——刚进课题组时,研究生往往需要师兄、师姐的帮助;等自己资历更深之后,研究生往往需要帮助师弟、师妹;此外,还需要和课题组的学生协调处理好课题组公共事务。与自己班上的同学打交道——可以和同学交流讨论学习、科研、生活、职业发展。此外,在组织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也能锻炼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例如当导师不让自己毕业时),还会找院系和研究生院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一种可以迁移的能力。

读研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读研期间,学生面临各种困难,包括经济压力大、做科研不顺、和导师相处不愉快、和同学相处不愉快、论文发表困难、学位论文盲审没有通过、找工作困难等。在经历了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过程后,人会变得更加强大,也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将来的发展计划有更实际的认识。比如:有的博士生本来梦想着能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以便毕业后进高校任教。但是他写的论文屡屡遭遇退稿,最终发表在普通的学术期刊,勉强能保毕业。于是,他对自己的能力、发表论文的难度以及在学术界生存的难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选择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再比如:有位硕士生找到了工作,但学位论文送盲审被“枪毙”了,导致先前签订的三方协议作废了。尽管很郁闷,但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按照评审人的要求补做了实验,并认真修改了学位论文,最终通过盲审和答辩,也顺利找到了新的工作。回顾这段经历,她感到收获了很多。

总之,读研虽然不是在企业工作,但也是在一个并不理想的环境中生存和成长。大学、研究所里的课题组和企业的研发小组具有一定的类似性。研究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面对课题、人、财、物等,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任务要求,也要听从领导(导师或者研发组长)的指导和工作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读研是就业的前期训练,能锻炼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自己成长。即便有些学生将来毕业后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在读研期间锻炼的各种能力对自己的发展还是有用的。比如:有些学生毕业后去咨询公司工作,日常的工作就涉及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报告、提出可行性分析,这和读研期间做研究、写报告和论文具有类似性。并且,经过几年读研的训练,研究生在职业技能和为人处世方面更加成熟了,这对他们毕业后在职场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读研对自己的意义,还要看到读研对国家、社会、人类的意义。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卫生医疗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有大有小,发展也极为不均衡。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水平、科学素养能影响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观念和现代化程度,也能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国家培养研究生、壮大研究生教育事业,能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比如,世界有能源危机、环境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研究生来解决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有贸易和谈判、技术交流的事务,我们就需要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医疗、教育、研究等领域,国家也需要大批博士、硕士。

既然读研这么有意义,那么读研有什么要求?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很重要。甚至在读研之前,就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往有很多研究生进校后走了很多弯路,原因就在于缺乏对读研的正确认知。比如,很多研究生刚进校后把很多时间花在参加各类活动、上课。适当参加活动并完成课程学习没有错,但有些研究生没有在上课之余“见缝插针”地开展文献调研、做实验,导致最终时间非常紧张,很难兼顾毕业和找工作。还有的研究生一味地等着导师来“发号施令”,或者一味地沉醉于阅读文献,而没有及时开展研究,最终影响了正常毕业。

要明白,读研和读本科有很大的不同。读本科是以课程学习为核心的,评价本科生的重点是学习成绩;而读研是以科研为核心的,评价研究生的重点是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和导师讨论,找到研究课题,然后开展研究,写出学位论文。读研期间,研究生需要经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论文预答辩、论文送审、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有很多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要清晰地知道,读研涉及“输入”“转化”“输出”三个过程。阅读文献是“输入”,是“转化”和“输出”的前提。“转化”主要是指做实验(或者文科研究生开展调研)、处理数据、写论文。而“输出”是指发表科研论文和提交学位论文。“输入”“转化”“输出”这三者的协调很重要。以往,有些研究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文献(输入),而没有及时地转化和输出,这是读研的大忌。而掌握读研方法的研究生,则能把握好“输入”“转化”“输出”的先后顺序和所花时间的比例,有的甚至在正式入学前就已经通过提前阅读文献来“输入”了。

针对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研究生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本能够顺利通过评审的毕业论文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开展文献综述),也不能只是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还要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顺利读研,研究生需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动脑子思考,善于动手做研究或者迈开双腿做调研,善于归纳总结、把研究结果整理成文,并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研究生需要很强的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斗志,还需要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当然,研究生还需要好的品德,表现在诚实地对待自己的科研和数据,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导师和同学,在团队中乐意助人,并把自己在专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进步放在国家需求、社会进步的大的格局中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338821.html

上一篇:研究生确定科研方向和研究题目
下一篇:论文署名的学术规范
收藏 IP: 101.87.208.*| 热度|

17 姚伟 郭战胜 许培扬 郑强 黄永义 王涛 郁志勇 赵凤光 周忠浩 王磊 农绍庄 邝宏达 宁利中 陈兴峰 江克柱 王德华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