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曼对粒子负能态解释中的问题
量子场论允许粒子既可处于正能态,也可处于负能态。早在1930年,Dirac
应用泡利不相容原理对粒子负能态提出了第一种解释,这就是有名的空穴理论[1]:当负能态中的一个电子跃迁到正能态时,所产生的空穴,便形成为正电子。这种解释无能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运动。后来费曼提出了第二种解释[1],他用下述关于电子经典运动的一个简单公式来进行说明:
m(d2zi/ds2)=e(dzi/ds)Fij (1)
从式(1)可知,将固有时s 的方向反演 ,同时将电荷取负值,式(1)将不改变。这表明“电子沿时间反向运动看起来就像是正电子沿时间正向运动” [1]。费曼认为,沿时间反向运动的电子就是处于负能态的电子。后来这一解释被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反粒子,即认为,正粒子沿时间反向运动看起来就像是反粒子子沿时间正向运动。目前这种解释已成为基本粒子理论的主流,著名的费曼图就是建立在这种解释基础之上的。
可是,费曼对粒子负能态的解释是存在问题和缺点的:
1、费曼的解释难以在理论上导出,正、反粒子必然彼此要互相湮灭。
2、费曼假定正、反粒子的质量相等,结合湮灭的实验事实,必然要使得粒子系的质量不守恒,限制了质量概念的内涵,这常使人难以理解。
3、固有时s 是标量,不存在方向,“将固有时s 的方向反演”的概念和运算有问题甚至错误。
因此,作者认为,对正、反粒子的关系以及负能态的解释尚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费曼著,张邦固译.量子电动力学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