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度质量(物质之量)—— 一篇三十年前的文章
我的博文《牛顿‘物质之量’的概念能否用数学式子定义?》发表之后,
博友隔壁家的二傻子留言要求我把该文的参考文献[3]、[4]发送到网上,可能
是为了更好地让网友们了解和评论我的观点吧。承嘱,我打算在今、明两天
分别把属于文献[3]的这篇文章和文献[4] 发送到网上;并在此表示:欢迎大家
评论指正。
本文<测度质量(物质之量)>原是《质量与能量》书中的一节,这本书是
本人的著作,1979年由当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属于‘高等学校物理学
小丛书序列’中的一本书,这个小丛书序列的编写目的是提供大学生的课外读
物。
本文抄自《质量与能量》,除对少许文字作些修改外,内容完全依照原书。
需要说明一下,在写作《质量与能量》之时,我刚开始研究广义相对论,那时
对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还不够深入了解,对如何把‘物质之量’的概念及其定
义推广到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中还不清楚,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我觉
得,把‘物质之量’的概念及其定义推广到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中已有可能了,
但遇到一些数学问题,需要请数学专家帮助。这就是我写作博文《牛顿‘物质
之量’的概念能否用数学式子定义?》的目的。
测度质量(物质之量)
前面讲过,确定性和可加性是惯性质量的两种基本特性,我们再把这两种特性写在下面:
A1.惯性质量的确定性:每个物体(或质点)的惯性具有确定的数值。
A2. 惯性质量的可加性:一物体的全部惯性质量是其各组成部分惯性质量的算术和。
从数学测度论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集合的某种性质具有确定性及可加性,那么这种性质便可作为该集合的测度。例如平面几何图形是几何点的一种集合,面积是这个集合的测度。这与面积具有确定性及可加性密切相关。
B1.面积的确定性:每一平面几何图形具有确定的面积数值。
B2.面积的可加性:一平面几何图形的全部面积是其各组成部分面积的算术和。
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性质A1、A2、与性质B1、B2是非常相似的。
一群质点(或物体)也可以看为一个集合,我们称之为物质集合。如同面积可作为几何图形的测度一样,惯性质量也可作为物质集合的一种测度。
另一方面,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质在数量上是存在着多和少的差别的。一个物体或一群物体所含有物质多少的量度。通常称为物质之量。物质之量这一概念包含如下两个基本特性:
A’1.物质之量的确定性:每个物体(或质点)所含有的物质数量具有确定的数值。
A’2.物质之量的可加性:整个物体所含有的物质数量,是其各组成部分所含有的物质数量的算术和。
显然这两个特性乃是测度特性,因此物质之量也是物质集合的一种测度。
如同在经典力学中惯性质量遵循其守恒定律那样,物质之量也遵循其守恒定律,即一个物质封闭的物理体系所含有的物质数量,在时间进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联系到物质不灭原理,物质具有上述测度特性和遵守守恒定律,是理所当然的。在经典物理中物质不灭原理是公认的一条基本原理,它肯定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这就意味着每个物体必有其确定的物质数量,并且一个物质封闭的物理体系所包含的物质数量,也必定不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惯性质量与物质之量既然都是物质集合的测度,它们之间应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我们可以用惯性质量来表示物质之量。事实上牛顿就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他把物质之量与惯性质量看作是同一个物理量。必须注意,物质之量只反映了物质的测度特性,而惯性质量却一身兼二任,它既反映了物质的惯性,又反映了物质的测度特性。可是,惯性和测度特性乃是物质两种不同的属性,为了使人们不至于把这两种属性混淆起来,当惯性质量被用来反映物质的测度特性(即用来量度物质数量的多少)时,我们认为最好把它改称为测度质量,测度质量与物质之量可作为同义语看待。我们主张把惯性质量这一名称只用来直接反映物质的惯性。例如,在热容量的定义C=mc及密度的定义d=m/v这个两个公式中,把m的物理意义理解为物质数量的多少似乎更为恰当,因此宜称之为测度质量;而在动能公式 及质心动量公式 之中,各个质量系指惯性的大小,它们应称为惯性质量。
还应当指出,虽然在经典力学(以及狭义相对论)中,惯性质量具有测度的特性,可用它来表示物质之量,可是以后我们将谈到,在广义相对论中,由于弯曲时空的影响,惯性质量将不再具备测度的特性,不能用它来表示物质之量,但在广义相对论中,仍可望找到其它具有测度特性的物理量藉以表示物质之量。如果把测度质量与物质之量作为同义语,则在广义相对论中,惯性质量同测度质量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了。这也就是我们引进测度质量使之与惯性质量相区别的主要原因。当然,在经典力学中,惯性质量、测度质量实际上是同一个物理量,而惯性质量又与引力质量彼此等效,因此在经典力学中,往往把这三种质量不加区分而统称为质量。
-----------------摘自陈方培的著作《质量与能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