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谈怎么在一知半解中写一篇高水平的流量文章 精选

已有 6203 次阅读 2022-10-8 14: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谈怎么在一知半解中写一篇高水平的流量文章

龚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篇文章要阐述一个长期以来我面临的一个困惑。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完全看懂一本书或者一个理论,也没有对其中的结论做仔细思考和分析,却能像模像样地吹嘘和评价,并撰写文章。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科普文章以及书评中比较常见。而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也感觉不错,条理清晰,头头是道,看不出粗制滥造的痕迹。这样的写作当然有一些技巧。其本质就在于掩盖文章的核心,附加自己的理解,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故做深沉。这个糅合,一个常见的词语是本质,论及本质,是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比如,量子力学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认知的二元对立数学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抽象能力科学本质上体现的是人适应自然、战争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以及科学本质上体现的是古希腊的悲剧思想。前三句是我编撰的,最后一句话来自一本很有名的哲学书(怀特海《科学与现代世界》,P15 - P16,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为了阐述我是如何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写一篇文章,我介绍庞加莱的《科学与方法》(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我刚好有一本)。这本书我没有仔细读过,但是我要编一些句子,让读者感觉我真的读过,而且读懂了。

 1.  庞加莱何许人也?

亨利·庞加莱  (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429—1912717),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生于法国南锡,卒于巴黎。庞加莱的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天体力学、数学物理、多复变函数论、科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他被公认是19世纪后四分之一和二十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庞加莱在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对20世纪和当今的数学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是牛顿之后的一座里程碑,他因为对电子理论的研究被公认为相对论的理论先驱。是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此处来自百度词条,力求准确无误】

20世纪初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一个是庞加莱,一个是希尔伯特。在他们之后,可能再也没有百科全书式样的数学家了。他们是极少数在整个数学和物理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力和贡献的数学家。他对数学、物理学的哲学思考,也是整个时代最杰出的。他写了很多这样的书,除了《科学与方法》(1908年),还有《科学与假设》(1902年),《科学的加值》(1905年)以及《最后的沉思》(1913年)。这些书影响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我这样说没有任何问题,尽管我不知道他具体影响了谁,也许是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或者其它人,这本书既然可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价值。我就算说他们读过庞加莱的书,也不奇怪。如果你还不相信,我可以引用这些人的传记;反正那么厚一本传记,没有任何读者会仔细读完,并找到我的错误。

2.  对庞加莱《科学与方法》的总结和分析

这本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介绍科学与科学家,第二章介绍数学推理,第三章介绍新力学,第四章介绍天文科学(这是最容易的)。所以,作者介绍的内容,尽管范围广泛,但都和科学有关。在每个篇章,作者系统回顾了整件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其实没有),以及在每个阶段碰到的问题(没有,作者只挑选的一些主要的节点)。但是它的写法和一般的科学史不同,作者回顾了这些历史事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有些地方也没有),但是没有用编年体的方法具体列出哪些人在哪一年做了什么事情,得到了什么结果(这是真的,打开书本,一目了然)。相反,作者非常仔细地分析了这些实验或者理论背后存在的一些困难(不一定/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首先,科学家会努力用一些简单的模型解释一些实验结果,但是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简单的模型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矛盾,并被一些更加精确的实验证明它们是错误的(这些不需要看书,我就知道)。后来,经过一些思考,科学家不得不修改一些基本的概念,并重新构造新的理论。相对论的发现(见《力学和光学》,P168 - P183页),非常好地呈现出了这样的规律。这个过程,可能诞生革命式的科学发展。

科学家能走得么远,和他们对一些事实的选择是相关的。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我胡说的,卷首强调了这个,但是一本书的核心思想,其实一般人根本搞不懂)是科学事实的选择。所以读懂第一篇文章《事实的选择》(我没有读,只看了第一页的一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事实的数目是无穷多的,我们不能了解所有的事实,所以选择是必要的。科学方法无外乎观察和实验,如果科学家有足够长的时间,他可以观察所有的事实,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看多了,看错了,还不如不看(这些是作者的原话)。类似地,科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等,都需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也许这就是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思考最重要的问题,而不要被细枝末节遮盖住双眼(此处没有错误,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些论文的结果,我们要判断,哪些是误差出来的,哪些是平庸的,而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是真正的问题的核心等。越是面对前沿问题,这样的选择就越重要。从这个角度,作者分析了不同的学科出现的问题,在每个篇章,我们都可以看到选择的重要性。庞加莱在书中强调哪些事实是可以重现的事实呢?它们首先是简单的事实。(见P9  -  P12)这就是他的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今天依旧有用。无论是牛顿选择天体运动,普朗克选择黑体辐射,爱因斯坦选择水星的近日点,本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选择的重要性(此处用本质一词,读者不可反驳)。这是因为在这些模型中,有最为干净的实验环境,可以得到最干净的实验结果(这个评论可以欺骗外行,但是真实历史不是这样的,因为历史上这些问题都是大家知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要强调,我没有仔细读这本书。我的这些观点,有些来自百度,随便搜一下,看这本书的介绍,大致可以了解它讲了什么。然后我读了其中的一篇文章《力学和光学》的三分之一,就开始写上面的评论。我读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我自己对这些历史很熟悉,所以我添加了很多我自己的认识,以保证读者看起来它的正确性、严肃性和可靠性。这些东西其实和这本书其实完全无关。至于我引用的庞加莱的话,也是因为我正好翻到了这一页,看到了这句话。我用此证明我读了它,至于作者对简单事实的很多讨论,我一个字也没有看。

读者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在这里的写作有一个知名的缺点,即我没有真正进入这本书的细节和核心。我一直浮在这本书的表面,做一些看起来宏观的,但实质上肤浅和无关痛痒的介绍。这是很多文章的“通病”和“痛点”。很多科学史以及科普文章,因为缺乏对具体科学的理解,都是用一些和科学无关的故事来填充这个空间。典型的是,一些科学史的书,居然没有原始文献的数据和图片,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作者的照片、故事(或者八卦)、以及看不懂的实验设备(因为没有仔细分析)。在此,我要推介日本的弓场重泰的《物理学史》,这本书就没有八卦,人物介绍,但是对物理学史的核心概念的发展历程,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我是半年前读了这本书,其间把这本书和别的书反复比较和思考,才得到了这个结论),这本书对科学事件的介绍简明扼要。

3.  庞加莱的当代价值

庞加莱的思想,到今天依旧闪着智慧的光芒(具体是什么思想,我不知道)。这本书写作时间较早(1908年),而当时物理学最引人注目的进展,包括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力学和广义相对论,都还没有被提出来。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比如对称性、群论和黎曼集合等,都没有在物理中广泛应用起来。但是,我们还是看到,庞加莱在这本书中已经非常敏锐(我胡说的)地认识到相对论的价值。(这个地方的评价,属于马后炮,因为我自己做物理研究,对这些历史很熟悉,这样的评价无可厚非。)相对论是这本书的最重要内容。(是否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不清楚,我只看个一点这个部分的内容。)

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无可避免地需要对一些科学结论做选择。现在每年发表的论文以百万计,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所有文章都看,因此从海量的文章中选择一些最重要的结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把问题引导到我熟悉的话题上)。怎么选择呢?怎么评价它们呢? 这些问题的选择本质上和一个人的品位有关(我故意采用本质一词,让读者无法反驳;其实和机缘巧合等都有关系)。杨振宁先生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了科学的品位,并且介绍了很多伟大科学家的品位。100多年过去了,庞加莱的这本书(以及其它书)反复被出版,影响了一代一代人,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这其中就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圣地亚哥·卡哈尔(Santiago Cajal185251日 - 19341017日)。为此(他写书可能和庞加莱无关,我胡乱编的),他写了一本书《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其中就提到他如何受到庞加莱的思想的影响(我没有看,只是搜索诺贝尔奖 + 庞加莱,跳出了这本书)。今天,我们做科学研究,已经面临更大的困难(这是真的),为此,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以前的伟大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的,如何取得突破的,做科研的方法又是什么,那么庞加莱的这本书,今天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结论是显然的,不然为什么出版呢?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它有价值。)

4.  结论

这篇文章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我在这里尽量保证我添加的内容是真实、可靠、可检验的,以增加这篇文章的可信度。今天网络资源很多,每天会出现很多看起来非常严肃的文章。这些文章看起来都有思想,作者也可能是教授、或知名作家等权威人士,但是很多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出来的。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写一些严肃的确定的东西,然后塞入一些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东西,读者是根本分辨不明白真假的。也许我们可以叫它们为“南郭先生式写作”,或者“假大空式写作”。现在,专家满天飞,伪专家遍地走,信息真真假假,铺天盖地,每个人都是自媒体,让人莫衷一是。我这里炮制的是一篇水平较高的假文章,读者可以看出来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流量文章,可能会浪费公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误导大众。

5. 本文写作背景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张生:文学的情感,哲学的怀疑与自由的思想成就伟大之路》。这篇文章主要评论一本书《冯·卡门: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但是通篇的主题和科学无关(可能是因为作者是文科生的缘故),落脚点是对中国目前科学研究的批判以及对所谓的自由思想的追求等。这是典型的牵强附会式解读,也是对冯·卡门的误解。较早之前,有另外一篇流量文章《费曼:任何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源于思想自由》也在朋友圈传播较广。我对费曼的贡献和故事比较熟悉,但是我不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因为它没有介绍费曼的科学贡献,它的落脚点---思想自由---也看起来让人奇怪。这些人不懂,思想要自由,首先是自己内心的自由;否则处处是牢笼。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去看一些严肃的科学家传记,作者不会过多讨论这些东西,相反,他们会侧重在科学本身。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科学上,而不是别的地方。离开科学本身谈论科学家的贡献和影响,就如同离开水谈论鱼的生长,或离开艺术而谈论艺术家的贡献,是非常荒谬的。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揭示目前广泛存在的看起来认真准备的流量文章。

关于我提到的科学家传记,我最近读的有埃克特的《索末菲传》和卡西迪的《海森堡传》(湖南科技出版社,2022年)。尽管索末菲和海森堡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是这些书尽量围绕科学家的科学贡献来写,而将政治等因素当作(不可避免的)写作背景。至今为止,我没有看到作者将自由、民主等非科学的价值观当作科学发现的重要原因。

本文构思较早,大约在2020年笔者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动笔。我自己写文章,力求克服这些问题,所以会去读一些原始论文。我自己做科学研究,也注重对原始论文的理解。我相信,未来这些看起来严肃炮制的流量文章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并有可能会成为科技和知识传播的重要障碍。这是因为它们的迷惑性会远远大于那些粗制滥造的文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现象,研究这个想象。另外,在描述历史事实时,如何保证语言不偷梁换柱(比如“他写了一本书”,和“他为此写了一本书”,意思可能完全不同),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提到的现象,可能在其它领域广泛存在。

:通过和一些朋友讨论,并阅读了一些文章,我又忽然意识到,本文提到的现象,和“假大空”论文(或文章)也有关系。它们洋洋洒洒数以万言,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却空无一物。特此补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94-1358375.html

上一篇:《经典力学》札记: 22 - 30
下一篇:延迟方程的解和它的不稳定性
收藏 IP: 114.214.205.*| 热度|

13 焦飞 王涛 史晓雷 毕重增 曾杰 梁洪泽 朱鸿源 胡大伟 夏辉 李浩然 宁利中 晏成和 辜英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