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十年,科学研究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全球论文数量激增,可能是两个最显著的特征。现在,一篇论文动不动就引用了上百篇参考文献。要再找一篇只引用10 - 20篇参考文献的论文,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么多参考文献,作者需要一篇一篇阅读、理解、总结,即耗费时间,也考验技巧。即便如此,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问题:
泛泛引用,一笔带过。很多引用只是随大流,泛泛引用。比如在一个地方,一下就塞几十篇论文(比如see Refs. [10 - 35])。因此,很多文章在论文中只被当作工具被引用一次;更甚,有些论文的引用都集中在前半部分(比如序言部分),后面就很少引用了,显得虎头蛇尾。
错误引用,无关引用。有些引用,如果仔细溯源,会发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即明明讲A话题,却引用了一些完全无关的B话题的论文。比如我读过一些论文,提到在一些文献中实现了超到比特; 可是这些引用的文献有些和超导无关。这不排除有些论文是编辑或者审稿人推荐的,尽管可能和论文的研究无关。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作者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只看看标题和摘要就决定是否引用。更多的文章则是在论文做完了(或者写完了),才去找相关文献并引用它们;就像艺术家画好了画,才开始根据画的样子做框并装裱。
现在论文激增,竞争激烈,这样的做法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出版商而言,这样做会带来一些明显的好处:提高杂志的影响因子和影响力。显然,一篇高影响杂志的论文,很少会引用与之不匹配的杂志的文章,就像穿西装的人不会穿运动鞋一样。这似乎成了某种默契。所以现在一些杂志的影响因子越来越高。
对作者也有好处: 全面引用,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论文送到审稿人手中,但因为没有引用他的工作而被拒绝 --- 我听过不少人持有这个观点。这样,所有相关的论文都引用一遍,谁也不得罪,就没有风险了。一篇引用文献过百的论文,看起来总是比那些只有几篇或者十几篇参考文献的论文要严肃一些,就像包了一大堆装饰纸的鲜花,比散花更漂亮、更精致一样。
科学发展到了今天,已经积累了很多问题 --- 研究人员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细化,研究也越来越功利和浮躁。从一篇论文引用上百篇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看到某些严峻的问题。未来,它的危害性会越来越大,因为大量的因为不仔细阅读文献而导致的胡乱引用和错误引用,科学的思想已经很难溯源了,有些科学问题,不得不建立在一些胡乱搭建的互相矛盾的基础之上。未来重复性发现会越来越多。最应该出来纠正这种做法的应该是出版商,但它们需要承担一些损失,所以是不会主动做的。
然而,从科学研究来看,一个科学想法,真的是在阅读上百篇论文后才诞生的吗? 这样大量的阅读,不浪费时间吗? 在几十年前,还出现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当然,少于10篇参考文献的文章比比皆是。现在不可能了。对于本文提出来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图片来自1980年代的一篇论文,只有10多篇参考文献。几十年前,一般一篇文章只引用少量的参考文献。
最近几年一篇Phys. Rev. Lett.论文的参考文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