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刘庆生老师在科学网上贴出一文《我看跟风科学研究》,从跟帖看,得到追捧。赞成的跟帖中有三人提及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一人的用词是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3617&do=blog&id=980522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为避免歧义,我先引用刘庆生文章中并不相同的两个例子:1)为听起来有道理的假说找到迄今从未有过的实验证据;2)看到他国的高铁很爽,自己学习、取经也来搞一个。我认为前者不是跟风,后者是典型的跟风。
如果上述例子不够典型,我也举一例。最大的跨国药企辉瑞公司曾经花费28亿美元,16年时间,研发了胰岛素吸入剂。接近上市之前,我国数十家药企或研究单位在仿制或改良性仿制这一产品。这是典型的跟风研究。事实上,这是一个技术上很不合理的产品。胰岛素必须精准给药,以确保疗效,同时不引起血糖过低(有生命危险);而这一产品恰恰给药剂量不准。每个人的肺活量不一样,瞬间一喷一吸的配合不一样,患者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在5%~15%之间波动。果然,这一产品上市不久便宣布失败,撤下市来。数十家跟风研究的团队也安静下来。
那么。不跟风的研究是怎样的呢?指出这一技术的内在困难,了解研发者的局限和无奈,想出更好的(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的)解决之道。这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直面问题,实事求是。
模仿巨人,做一件差不多的铺展性研究,这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站在巨人的脚面上。了解巨人遇到的难题、尝试的方法、以及久攻不克的无奈,并设法突破之,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不是跟风式研究,而是原创、突破、甚至革命(如果所解决的问题足够重大的话)。
当下的中国,对创新的事实强调远远不够。其逻辑在于:马斯克这样的创新奇才即使生在中国,也难有生存下来,得以发展的空间。再以我熟悉的新药创制为例,我国迄今上市的绝大多数一类新药都是me too型产品。如果远远不足的创新生态被认为强调过头了,不是好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