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 我16岁从黄冈中学高中一年级跳级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在高中学习时我是当时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全校数理化竞赛我都是第一,1983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攻读研究生。然而,在药物所学习半年后就感受到导师与所长之间激烈的矛盾的影响,我处处感受歧视排挤的压力。我第一次使用扭力分析天平,当时分析天平是公用仪器,有专人保管钥匙,我用完后,由于上课去了没有及时交给保管人员,后来一个课题组科研人员要用,我就直接将钥匙交给那她。 谁知道她一进天平室,随后就听到他满楼道的呼喊我将天平弄坏了,无法使用,我找到天平保管人员,天平保管人员批评我使用完天平后没有关门等等一大堆问题,说我的水平不能使用天平。我诚惶诚恐的面对着一切,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何种人类? 我向导师反映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我感到十分困难。导师向我数说他的艰难的学术生涯,日本人飞机在天上扔炸弹,他在下面考试,他考上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同研究室的人员将他关在无菌室中毒打,说他是反动学术权威。我感到在面临如此复杂的人际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积累和满了仇恨和敌意,我无法继续学习下去,我向教育处提出退学申请。可是当时的国家没有退学相关政策,无法退学,自动离开则户口都无发迁移。我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之下,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休学。一年半后,我只能换专业继续学业,通过艰难的努力,分离鉴定多个新化合物而毕业,发表两遍英文SCI论文。
我长期从事的天然药物的教学和科研,然而发现有活性的天然药物是一项耗资巨大艰难的工作,我希望能发明一种高通量高内涵,低成本的生物活性快速筛选装置,我发明了细胞生物活性微流控芯片已得到专利授权(申请号200810046929.2)。药物的研究就是研究人的生命、疾病、药物之间的关系,我注意到东西方的文化,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大不相同,什么是生命一直是困惑人类数千年的哲学问题,我首次在国际哲学大会上提出什么是一个是生命的定义,并且提出一个地球是一个生命,进一步发展了英国著名科学家James lovelock首次提出的地球是有生命的Gaia 理论,用现代概念逻辑的诠释了中药配伍君臣佐使的理论内涵。为了进一步研究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我发明了一种物体外轮廓联级放大装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学成像原理。与2009年3月4日申请国家专利(申请号200910060951.7),经过了专利的实审的3次审查答辩,最后专利实审员还是作出了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
驳回理由(原文)
1. 新修改的说明书中增加了下述内容:“即从物体外轮廓上向其他方向传播的光线以及不是外轮廓上的光线就不能完全在同一个焦点平面产生聚焦。”而上述增加的内容既未能明确记载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也不能由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信息中直接的、毫无疑义的确定,因此修改查处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这样的修改是不允许的。
2. 本申请的说明书未对发明作出清晰、完整的说明,致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能是实现该项发明,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具体理由如下:
在对微小物体进行多级放大成像时,其外轮廓的像必然会由于各种像差的影响产生变化。尽管申请人在意见称述书中认为“所有的人都笔直靠墙站立,在强光下,墙上的人影的像差使得不能辨识出人的影像吗?”审查员认为,申请人所举的人影与本申请所针对的纳米级成像物体,其尺寸相差悬殊,成像规律截然不同,不具有可比性。纳米级成像在多级放大后像差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整个外轮廓的严重变形,以至于所得到的像完全不能对应于所拍摄物体的外轮廓。因此无法保证物体外轮廓的清晰成像。
也就是说,说明书中给出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本申请所述的对物体外轮廓清晰成像的技术问题,致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不能实现该发明。
3. 针对申请人的意见陈述:“物体外轮廓可以产生多条向不同方向反射或折射的光线,通过我们发明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可以找到正好在某一个位置在同一个平面聚焦的放大成像,而这个聚焦成像的光线来自于物体的外轮廓”,审查员认为,本申请所针对的成像对象是纳米级的,所使用的光源的波长数量级远大于纳米的可见光,当可见光照射到上述物体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而不是本申请所描述的直线传播。因此并不能根据申请人的意见陈述、实验照片、发表文章及所获评价,来确定所得到的图像就是样本物体外轮廓所成的像。
从审查员所否定我的技术发明,主要是质疑两个学术问题,一个是不知道别人是否能够重复我的技术成像,二个是这种成像是否是从样本上得到的。其实这两个问题如同当年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看见月球上有环形山一样的学术争论,到底是月亮上有环形山还是望远镜有问题的。从审查员的角度我也是很能理解的,因为我提供的装置和照片,因为我的发明是一项简单、容易、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对于审查员的驳回专利的理由,我在这里作公开答复: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我原来的说明书已经说明了成像原理,只是表述可能使人误解,增加修正是为了进一步阐述原说明书原意,没有这一句,应该不影响原说明书对该项技术的阐述。
第二个问题,到底其他技术人员能否重现我的技术,由于我一直没有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没有资金聘请和邀请全国的同行专家进行现场鉴定,我在这里公开向全世界所有的对这项技术有兴趣的人,与我联系(手机13307189762),我现场实验给你看,也号召所有对这项技术有兴趣的人DIY一台,现在一般家庭都有照相机,摄像机,只要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再加上一个放大镜就可以拍摄,拥有这样一项技术很多好处,既可以欣赏微观世界,也可以检测你买的食物,蔬菜是否可能有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也向全世界所有的有学问的专家提出一个问题,一排3个及3个以上直径从小到大的透镜拍摄的图像到底是如何成像的?光线的成像到底从哪儿来的?
关于第三个问题,审查员认为,使用的光源的波长数量级远大于纳米的可见光,当可见光照射到上述物体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而不是本申请所描述的直线传播。我的实践告诉我,在焦距成像没有调好时,可以有物体的衍射环观察到,但是,通过仔细的调节对焦,衍射环可以消失。多个透镜起到了滤波的作用。完全可以得到清晰的外轮廓图像。
我将自己制作的装置照片上传,我的照片都是该装置拍摄。我正在向全社会寻求社会的公正和历史的公正
1. 王晓明. 非线性光学单分子图像技术用于淀粉链纳米结构研究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2 4月第5卷第7期 CN11-9150/N5; ISSN1674-2850
王晓明.非线性光学单分子图像技术原理[OL]. [2011-05-27].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201105-648
1. 王晓明. 非线性光学单分子图像技术用于淀粉链纳米结构研究[OL]. [2011-06-1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201106-27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