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我国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不含子刊的《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每年约百篇,最近我们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钟胜奎的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见下面及参看网www.qzu5.com,它是第58篇论文,第13篇是《应用数学快报》的论文-这《应用数学快报》也曾发表我们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被世界第5大师评价为世界领先的论文,当然《自然》《科学》也有好几篇论文入选),那若对这两者打总分,做个调查问卷结果将会孰轻孰重?当然这样的民调并没多少实际意义,但考虑到钟南山院士说:《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80%是没用的,以及全国仅“百篇”这个限定词那似乎会易得出结论?虽然“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的评选标准所定的6个方面都是国际科学界优先看重的,但这仅是去年发表以来的“影响”,未来当然仍在期待中,即这论文将来会产生何等的国际影响?因这些东西一直与我校没啥关系如此以前不甚关注,这论文是否海南第一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我校钟胜奎教授发表的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20年12月29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我校钟胜奎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PPy-encapsulated SnS2 nanosheets stabilized by defects on TiO2 support as durabl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该获奖论文是于2019年发表在化学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959)上。该论文主要关注于锂离子电池用合金型负极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衰退问题,基于氢化TiO2(H-TiO2)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和体积膨胀小等特点,同时也是硫和单原子催化剂的良好载体,因而提出采用H-TiO2负载合金型负极材料,并利用支撑体中氧缺陷提高结合能,从而显著改善合金型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高容量、长寿命合金型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论文同时也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和2019~2020年度新能源方向十大高被引论文。
钟胜奎教授致力于海洋船舶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在Materials Toda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0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和二区论文2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国际SCI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客座编辑(中科院二区期刊,影响因子3.994)。引进到我校工作以来,以我校为第一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入选了海南省领军人才。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国家科技部直属的科技情报分析与科技文献保障权威机构。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研发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引导我国的论文发展模式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方向转变,落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要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其发布的权威报告《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中按年度公布最新“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优秀学术论文”等权威统计,是国家权威评价机构对论文作者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
上面的报道出于我校网http://www.hntou.edu.cn/xwzx/xxyw/202102/t20210204_39853.html,在互联网见到涉及之的许多轶闻-就另补充其在这网www.qzu5.com/bw.htm的最后段以认识事件并不离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2-5-24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