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hj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qhj3

博文

在阿拉善购买的“眼睛石”中果真看到了微生物层

已有 10983 次阅读 2019-11-11 23:08 |个人分类:地质现象研究|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去年参加毕业入学四十年同学聚会以及今年参加阿拉善首届丝路合唱比赛分别在阿拉善奇石市场买了两块具圈层构造的奇石。当初购买纯属好奇,因之前曾帮一位喜欢收藏“九眼石”的博友鉴定过有类似构造特征的“九眼石”,那块“九眼石”经切片后竟然具生物结构。

    这两次在阿拉善左旗奇石市场购买的这种小块的奇石不被收藏奇石的人重视,外貌看起来基本不具观赏性,价位自然也不高,但作为对特殊岩石进行切片研究则非常适合。奇石买回来之后由于忙于工作,就被扔到一边快要忘掉了。

    前段时间,在一篇科普文章后面的评论里群里看到一段关于阿拉善“眼睛石”的介绍,才知道我购买的这两块小石头很有可能是文字中提到的20亿年前的硅细菌叠层化石“眼睛石”那段文字是这样的:“叠层石生物化石是世界非常稀少的原核生物化石,但在内蒙阿拉善地区,有一种眼晴石是20亿年前的硅细菌生物席化石。内蒙地区属于3亿年前的蒙古构造活动带,3亿年前西伯利亚地台与华北地台融合,使蒙古区域由海洋变成陆地,内蒙古、甘肃、青海都是这一时期变成陆地。蒙古构造地带要加快地质文明探源,要规划出一片地质保护区,保留35年前到现在的地质标本,不要过于人为破坏。内蒙古地区有6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到2.5亿的硅化木化石,6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其实还有16~25亿年前的硅细菌叠层石化石,这类化石是眼睛石,是20亿前微生物化石,现在当观赏石在市场流通,并未被古生物化石专家去关注,希望天演博物馆能与地质专家合作,一起探源,这对世界地质文化挖掘有深刻意义。”

    为了证实我买的奇石中是否为文字中描述的那样是“20亿年前的硅细菌化石”,便拿去切片。前几天,那块“眼睛石”的薄片出来了,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眼睛”是由厚约0.1~1.0mm硅质纹层与铁方解石纹层间互构成,其中果真含有厚约1.0~1.7mm具菌纤结构的微生物纹层。看来,有些“眼睛石”的形成还真的与微生物有关!在这块“眼睛石”中微生物层具菌纤结构,在微生物层的最外层可见部分垂直微生物层呈丛生状分布的丝管状蓝细菌(?)

    由于切片标本来自奇石市场,目前尚无法确定其产层和地质时代。


1   这是在阿拉善购买的“眼睛石”个体很小,直径仅5cm



2   这是将眼睛石切开后的照片,核部是玛瑙质的,“眼睛”部位具

圈层状构造



      3   这是“眼睛石”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照片,在低倍镜下可见“眼睛石”由硅质纹层(浅色部位)与含铁方解石(紫红色部位,为含铁方解石经颜色后的特征)纹层间互组成,眼睛的核部以硅质为主,外圈则以含铁方解石为主,其中发育有一层厚约1.0-1.7mm微生物层,微生物层呈近等厚状,局部略微层厚形成丘状凸出(单偏光)



4    为微生物层丘状凸出的放大后特征,具叠层状构造(单偏光)



     5     微生物层的细部特征,由数层近等厚微生物层叠置构成,微生物呈细丝管状密集分布,具菌层构造,具菌纤结构(单偏光)



      6    为低倍镜正交偏光下特征,右上角为眼睛石的核部,以硅质纹层为主,向左下钙质纹层逐渐增加,厚度增厚,该视域最外层为微生物层(正交偏光)



      7     该照片由下向上为“眼睛石”由核部至外层的特征,核部硅质圈层相对发育,至外层钙质纹层增多增厚,至最外层由粗晶粒状方解石镶嵌构成,其中沿方解石解理或裂缝充填球粒状玉髓

(正交偏光)



      8   低倍镜下“眼睛石”圈层构造的圈层结构特征,圈层由硅质纹层与钙质纹层间互构成

(正交偏光)



      9    为低倍镜下“眼睛石“的正交偏光照片,核部硅质纹层相对发育,与钙质纹层间互,近外侧则以钙质纹层为主,微生物层之外由粗晶镶嵌状方解石层组成,其中方解石裂缝内充填硅质(正交偏光)



      10  为“眼睛石“近外部圈层特征,由粗晶镶嵌状方解石层为主,边缘微裂缝内充填玉髓质

(正交偏光) 



       11   “眼睛石“粗-巨晶粒状方解石层之外由具球粒结构的玉髓为主组成(正交偏光)



       12     微生物层的细部特征,大量钙化丝状微生物呈彼此平行密集产出(单偏光)



       13     微生物层局部特征,密集分布的管状菌藻,降解后形成有机质(单偏光)



       14   微生物层细部特征,密集分布的管状微生物彼此平行排列,大部分由硅质组成,部分被方解石交代(单偏光)



       15   微生物层细部特征,近底部管状微生物呈与微生物层大致平行状排列(单偏光)



       16  微生物层最外层中的管状菌藻呈近垂直微生物层分布,局部因微生物大量聚集形成叠层状突起(单偏光)



       17     硅化为主的管状微生物特征(单偏光)



       18   微生物层放大后特征,在微生物层最外部与巨粒铁方解石接触部位可见呈丛生状生长的丝状蓝细菌(?)(单偏光)



       19   同照片18,微生物层最外层可见清晰的空心菌丝体(单偏光)



       20   微生物层最外层放大后可见大量沿纹层边缘呈丛生状生长的空心菌丝(单偏光)



       21   “眼睛石”外部沿方解石解理或破裂缝对比生长的具胶体结构的皮壳状玉髓(正交偏光)



       22   “眼睛石”最外层粗-巨晶方解石与沿方解石解理或破裂缝生长的具胶体结构的玉髓质皮壳构成一幅少女画面(正交偏光)



       23    为照片22的同视域单偏光照片,单偏光下可见大量放射状自生石英,好似“少女”面前“金光”四射(单偏光)



    24    单偏光下可见大量具胶体圈层结构的硅质球粒及少量较晚期形成的针状状、放射状自生硅质

(单偏光)



25    为我在阿拉善奇石市场购买的另一块“眼睛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3414-1205771.html

上一篇:认识杂卤石
下一篇:毕业只是起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4 李学宽 郑永军 杨正瓴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