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曾经就李政道、杨振宁之争写过几篇文章。我们根据方舟子提出的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
李政道对此是这么说的:【1951年我和杨振宁都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合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对相变现象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带头的第一篇论文有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我们完成这篇论文之后,杨振宁要求如果我不在意的话能不能把他的名字放在我的前面,因为他比我大四岁。。。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 当我们写第二篇论文时,我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而且,我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可是我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杨振宁被我说服,同意我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虽然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而其最后主要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 】
李政道的这个说法当然是一面之词,但是我们在这里权且视为真实:(1)李杨合作的第一篇论文(统计力学)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李政道证明(但不知道创意是否主要来自李政道) ,而杨振宁排名在前;(2)李政道、杨振宁两人在合作第一篇时 都在乎排名顺序(但不知杨在之后是否在乎);(3)多年之后,李政道对这个排名依然非常在乎。
根据方舟子统计的结果 ,在之后两人合作的全部22篇论文中,李政道的名字全部排在杨振宁之前。Let me repeat: 李与杨所有合作论文,除第一篇相对次要的杨振宁在前外,李政道在其余22篇论文中全部排名在前。李政道排名在前的是杨振宁的22倍。方舟子虽然不懂物理,这个查索引并做加法的结果是可惜信赖的。 以两人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1956年的论文《弱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为例 (《 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 T. D. Lee and C. N. Yang Phys. Rev. 104, 254)李政道的名字豁然就在杨前面。
如果我跟谁合作,我的名字排前22次,对方只1次,我估计会很过意不去了,更不会去计较那唯一的排名在后的那一次了。李政道对排名的解释是,惯例是按姓氏字母排序,因此他排在前面是理所当然。但是方舟子的统计发现并非如此:同一时期李政道与其他人合作的论文中,李(L) 经常排在第一,他后面的人姓氏字母不少比他字母更前,如C开头。
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的全部成果到底谁占主要功劳,这是一个争议问题(如果需要进行这种争议的话)。但是有一点似乎无可争议: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做出了更大的、更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从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来说,李、杨宇称破却的论文并不是一个机制性的奠基性理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李、杨认为弱作用可能是左右不对称的,而且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这是对现象的直接总结,没有给出深层的物理机制。而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发现的规范场 则完全不同,它从对称性原理出发推出了相互作用的存在以及其动力学方程。 我在《 杨振宁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中一文中,写道:【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人类已知的4中相互作用中两种(弱作用与强相互作用)的基础。或者说,50%的相互作用理论基于杨振宁。 500年后,人类文明如果仍然存在,杨振宁的名字将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可以说奠定了整个现代物理的基础,现代物理基于两个原理(1)作用量原理;(2)规范不变原理。后者正是基于杨振宁的贡献。
有人说,杨振宁的规范场论影响如此深远,似乎不亚于爱因斯坦,为什么还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须知,爱因斯坦也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附录:李、杨诺奖论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岳东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896628.html
上一篇:
坠地猫与杨氏规范场 下一篇:
论物理直觉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