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视频/相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gzhang007 风花雪月五花八门

博文

楊銓九十年祭

已有 3023 次阅读 2023-3-31 19:05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楊銓九十年祭

张永刚

杨铨, 字宏甫,号杏佛,1893年生人,现在更常称他为杨杏佛。那一年出生的名人可真不少。杨杏佛英年早逝,至今已有九十年矣, 就想到要写上几句。

为何会想到呢? 上一篇提到过赵元任和他的夫人杨步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58-1378759.html,后来看了她写的又一部自传《杂记赵家》。杨步伟记性极佳,书虽然写得有点琐碎,但正因如此记录的事情反而比较实际。杨步伟提到1968年她和赵元任回台时恰逢“中研院”和史语所成立四十周年,去参加庆祝时见到礼堂里不少老朋友都已挂在墙上,不胜唏嘘,但看了一圈唯独不见杨杏佛。筹建“中研院”和各所时蔡元培和杨杏佛四处网罗专门人才,曾动员赵元任去当史语所的所长,但因其不喜行政后来只肯当语言组的组长,还推荐傅斯年(孟真)当了所长;杨杏佛是“中研院”建院后的第一任总干事,此方面功不可没,墙上不该没有啊?为此杨步伟还嘀咕了几句但也没人搭理她。这是为啥呢?需要考证一下,如找到老照片也贴上。

杨杏佛祖籍江西玉山,幼时在扬州入私塾,后至吴淞中国公学,入同盟会,毕业后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班,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有功之臣”中一些年轻人因各种原因不想北上,又有继续学业之意,因此经认定后为其提供经费出国留学,即成为所谓稽勋生,也有论功行赏之意,第一批中就有杨杏佛和任鸿隽、宋子文、张竞生、谭熙鸿等人。稽勋生有别于1909-1911年间经考试选拔的三批赴美留学庚款生,实属不同朝代,但年份相近都是“公费”,很多人又是同学,后来就有点分不清了。再早的还有1872年与庚款有关的留美幼童,再后来则有用退回结余庚款继续资助留学的,说起来也都与庚款相关,容易混淆。

杨杏佛1913年留美是到康奈尔学机械工程,任鸿隽(叔永)学化学,前期在康奈尔的庚款生已有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秉志、过探先、金邦正和章元善等,1914年以他们九人为主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出版了《科学》月刊并同步向国内推介。下图为当时中国科学社的合影。

01.jpg

1914年在康奈尔成立中国科学社时社员的合影,其中前排有杨杏佛(右二)、赵元任(右三)、周仁(左二)、任鸿隽(左三)等,后排有胡适(右五)等。

02.jpg

当时的康奈尔大学。

    当时中国科学社成立了董事会,任鸿隽任会长,赵元任当书记。杨杏佛是《科学》编辑部的部长,承担了刊物编辑的繁杂工作。胡适那时在康奈尔学农学,因搞不清苹果的品种后来转去哈佛学哲学了。中国科学社在美东开过三次年会,社员发展到数十人。随着这些人陆续学成回国,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月刊也随之迁回国内,后来社员发展到数百人,这些人都成了科教界中的翘楚中坚。下图是1920年中国科学社在南京开第五届年会时的合影,此前一届是在杭州开的。

03.jpg

百年前的江湖:1920年中国科学社在南京开第五届年会时的合影。前排坐着的左四为赵元任,刚回国就赶过来开会,他左边是唐钺和胡先骕,右边立着的是梅光迪;照片中唯一的女士是陈衡哲,她头上是任鸿隽,因二人隔日要与举行婚礼所以都笑眯眯的;最右边看手机的是胡适之博士,旁边是胡刚复(二排右二)、胡明复(前排右二)和胡敦复(前排右三)三兄弟;戴墨镜者是竺可桢(二排右四),杨杏佛在三排右二。

杨杏佛和任鸿隽是好朋友,在康奈尔时他们结识了也在美留学的赵志道,下图为其时三人的合影,风华正茂。杨杏佛后来去哈佛学工商管理,获商科硕士学位。1918年在美与赵志道成婚后一起回国,任鸿隽与赵志道的闺密陈衡哲回国后成婚。陈衡哲也是常州人,还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赵志道的父亲赵凤昌是张之洞的幕僚,辛亥革命元老。赵志道与赵元任同为常州人但从前没见过,感觉可能会是亲戚,为此赵元任还特地写信回去问了,说是要叫姑妈。后面一张是杨杏佛1920年的全家福。 

04.jpg
杨杏佛、任鸿隽和赵志道留美时的合影。

05.jpg

1920年与妻儿在南京的合影,前面是长子阿旅(杨小佛),抱着的是长女阿宁(后夭折)。

杨杏佛无疑是个实干家,有很强的管理才能,办事干练善于协调,事无巨细奔走操劳,担任过各方面诸如秘书长、总干事之类的繁杂工作,例如孙中山的秘书和其葬事筹备处总干事,大学院的副院长(院长为蔡元培)、“中研院”的总干事(院长为蔡元培)等等。1927年成立这个大学院本来是想改变体制,取代教育部来统管学校和研究院所,后因争议只存在了很短时间。

杨杏佛一生追求进步,崇尚自由,生性耿直、刚正不阿。按后来的说法,他做了许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因此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1932年,杨杏佛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黎照寰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秘书长。该同盟在营救“政治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因此为当局所不容。杨杏佛曾两次收到邮寄子弹的威胁,但不为所动。1933年6月18日是个星期天,作为同盟秘书长和实际执行人的杨杏佛在法租界亚尔培路331号(今陕西南路147号)的“中研院”沪办院子门前被暗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也因工作无法继续开展而被迫解散。下图为其在1932年的两张照片。

06.jpg

杨杏佛1932年在赵家上海住宅惜阴堂(同仁路附近,今已不存)前的合影,老者为赵凤昌,中间为其儿媳王季淑和女儿赵志道,杨杏佛手上抱的是其幼子阿难(杨澄)。其时杨杏佛已与赵志道协议离婚。

2a.jpg

1932年与长子杨小佛在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的合影。

杨杏佛遇害后,6月20日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和“中研院”的同仁们冒着倾盆大雨为其送行,葬于永安公墓(今古北路,现已不存)。1946年,为纪念杨杏佛特将“中研院”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大楼命名为杏佛馆,后改为杏佛楼,下图为其近日照片。这个楼在2018年的所庆九十周年文章中曾提到过,此前所里的十九个研究室都在里面,( http://www.sim.cas.cn/sq90/qcjy2018/201806/t20180614_5026852.html ) 笔者1984年到所后就曾在四楼朝南的实验室里做实验,还在五层的平台上搭了小屋抛光衬底,晚上看炉子常在里面过夜。此楼坐东朝西,非常结实,目前仍为所里最好的楼,但当时并不知其来历。


08a.jpg

09a.jpg

杏佛楼位于长宁路(原白利南路)865号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冶金所)院内,此照摄于2023年3月,上为西面正门,下为南立面。

“中研院”庆祝四十周年后又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前面说的情形应该有所变化吧?近日特地上“中研院”的网站看了一下,杨铨或杨杏佛的字样仍然找不到,但在其2018年建院九十周年的纪念册上看到这样的文字:“……1928年4月國民政府因國民黨內部爭議而取消大學院制,恢復教育部舊制,蔡元培遂專任本院院長,楊銓(1893-1933)為第一任總幹事。…… 楊銓因參與政治活動,於1933年6月在上海法租界遭到刺殺,蔡元培任命丁文江(1887-1936)接任總幹事,…… ” 。

杨杏佛墓在文革中被毁,1987年在万国公墓(今宋园路宋庆龄陵园)名人墓园内重建。

奇哉杨铨,贤哉杨铨,壮哉杨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58-1382532.html

上一篇:崇实女中校长考
下一篇:一个字的发展史
收藏 IP: 61.170.175.*| 热度|

3 杨正瓴 尤明庆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