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主旨句又称论题陈述(thesis statement)、研究目的(research objective)。实际上,“研究目的”比“论题陈述”或“论文主旨句”更加广为人知。本文将论述研究目的的写法。
研究目的包括三部分内容:确定研究课题(topic)即选题陈述,提出疑问(question),提出假说(hypothesis)。在学术论文的几个结构化部分中,研究目的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标题、摘要、引言中,并被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支持。研究目的并不是结果、讨论、结论中的论点。论点是对研究目的中所提问题的回答,而研究目的并不必须使用明确的疑问句形式提问,问题可以隐喻在研究目的中。将研究目的浓缩成1-2行文字,可以作为论文的标题(title)。将研究目的浓缩成一句话,可以进入摘要。将研究目的完整地用几句话在引言里说清楚,就构成引言的中间部分或结尾部分。换言之,引言中关于研究目的的句子就是论题陈述(thesis statement)或论文主旨句。
在过去谈到的以定义问题为导向的论文引言“五段论”写法中,曾经论述过引言的内容需要依序包括以下五个模块——即“五段论”:
1. 研究的背景——指出本研究工作在学科领域中的位置,介绍问题(problem)的产生、该问题在过去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即提出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
2. 研究的理由——指出过去研究工作的缺陷和空白,介绍本研究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3. 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课题(topic),提出疑问(question)和假说(hypothesis),定义论文的论点范围——这部分就是论文的主旨句;
4. 研究方法要点简述——简要总结论文在方法上的科学性或创新点,且在文字上不与方法部分的论据和论点重复;
5. 研究发现要点简述——简要总结论文在发现上的创新点、实用性和主要贡献(论据和论点),且在文字上不与结论部分重复。
提出疑问和假说是为了策划论点、论据(例如数据图表)。如果将科研项目比喻成一个房子,论文的标题或选题陈述(即确定研究课题)就是房子的名称和门牌号码,论点就是屋顶,数据或论据则构成墙壁,指导产生数据的假说构成地板,提出的疑问就是地板下面的地基。由此可见,在房屋名称暨门牌号码、屋顶、墙壁、地板、地基这房屋的五大元素中,研究目的占了三个,分别是房屋名称暨门牌号码(topic)、地基(question)、地板(hypothesis),虽然篇幅不长,但足见其分量之重要。
从上述五段论的写法,很容易看出作为对整篇论文起导向作用的研究目的或论文主旨句的写法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条:
· 主题:研究课题(主题)必须具体清晰,具有确定的范围和容易管理,不能空泛、笼统、模糊、漫无边际。
· 疑问:提出的疑问必须具有争议性和可论证性,并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看你是如何支持你的观点的。具有争议性表示论文不应该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简单的事实陈述。
· 假说:提出的假说必须有合理证据支持和明确的立场,具有原创性、完整性(深广性)、超越表面现象的理论深度,避免以偏概全。这个假说就是论文的中心论点。具有证据支持表示在研究目的中陈述的内容必须在论文的其余部分能够得到具有合理逻辑推理的支持和解释。
· 从语法结构的主谓语等角度来看,研究目的的主语用词需要具体,谓语用词最好描述具体复杂的行动,宾语或状语具有具体丰富的补充。例如,“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bad”是一个很差和非常空洞的研究目的,而“The tax policies of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threaten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on the middle class by sacrificing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programs for everyone”则由于比较具体而好很多。
· 一篇论文最好只阐述一个主要观点。如果论文必须表达一个以上的观点,那么必须阐明这几个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让读者感到失去重点。
综上所述,研究目的又称论题陈述或论文主旨句,它是出现在引言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发生在论述完研究背景和研究理由之后,而在总结研究方法要点和研究发现要点之前,通常出现在引言部分的中间或靠后接近结尾的部分。研究目的对整篇论文具有方向指引作用,具体由主题、疑问、假说这三个元素构成。其中的疑问不一定必须以疑问句形式出现,其本质是对主题所定义的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我发问。研究目的也是摘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无需重复出现在论文的结论部分。
*学术道路中,论文发表的语言难题就交给英论阁博士硕士学科专家,2000+名母语编辑、平均19.4年经验,为您的SCI发表之路保驾护航!科学网读者专属润色9折
请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 | ![]() | 更多科研出版干货就在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