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的时候,如果不写过年的话,显得不合时宜。写了过年的话,自己看着都没有意思,别人更没兴趣来看。所以,还是不写过年的话,写点与过年无关的话,也许更自然一点。
一个初三的学生,感觉自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被加工的零件,而且是被加工成与其他同学一样的零件。他感觉不能容忍,于是离开学校,不去上课,来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是中国青年报1月26日上的一篇报道提到的。这个学生有句话,我到三十岁必须功成名就,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话说得就有点意思。要到三十岁就必须功成名就。要成的什么功,就的什么名?那孩子没有说,但估计他自己可能也并不十分清楚。报道说,这孩子特别聪明,离开学校的那段时间,家长、老师打来很多人跟他谈,希望他能回到学校,但这些人居然在谈话中都不是这孩子的对手,几乎都不能坚持下去,说是落荒而逃也不过分。
三十岁要功成名就到底好不好?对不对?这话真不好简单地加以判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种话说了等于没说。但有一点,至少比那些昏昏噩噩混日子的要强出不少。至少这孩子有上进心,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这就相当可贵。
不管怎么说,看到现在的教育是在加工那些整体划一的零部件,这也确实点到了当下教育中的问题之所在。当然,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育规划,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在目前来看,几近天方夜谭,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至少对于学生来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还不是一件非常困难而难以做到的事。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似乎很少在这方面愿意下更大的功夫。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是孩子们的不幸。
班上找来了个女同学跟这孩子谈。那女生长得漂亮,学习也好。这个状态对于这个男生来说,是很难拒绝的。俩人谈得也算投契。不料,那女生家长要把女儿送到英国留学。男生极不高兴,罗列了一堆理由说去英国留学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但那女孩不高兴,其家长也很快把女儿送到英国去了。来这么一下子,不光对男孩的想法没有什么积极的帮助,而且肯定也是给男孩的一个打击。虽然说在青春期,感情问题言之过早,但就这么着把一个男孩的小小的憧憬给掐死了,多少有点残酷。还不如当初不找这女孩来接近这个男孩呢。
心理学家针对这孩子的情况,培训了一些同伴导师,即与这孩子年龄相仿的同伴,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来对这孩子做心理开导工作。那女孩就是同样导师之一。后来,这孩子回到学校上课,主要也是这个女孩的原因。他想天天在学校看到这个女孩。后来女孩去英国了,这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文章中没有说,那肯定是不好受呗。不过,好像没有太深太大的影响。文章中没有提到,也不好揣测。
这篇报道主要是针对这种高智商高自尊的孩子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的工作。但我倒从中看出,即使是那些所谓好学校,对教育的认知还是存在不少疏漏。对于如何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原来我们的学生是人数太多,师资力量不足。在那种情况下,要想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是不太现实的。现在应该说,情况已经有了变化,按照原来生师比来设计师资编制,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如何在生师比上有更为合理的安排,除了任课之外,还需要有其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可能是更重要的。
即使是课堂教学,需要划分更多的小班,这就更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活动。可能学校认为这样的成本太高,有点承受不起。或许有这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基础教育投资的增加,这方面应该不会再成问题。严格地说,没有对个体的针对性,实际上就没有教育,顶多算个技能培训。而教育比起技能培训来,要复杂得多,也要深奥得多。现在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较前些年有所增长,在师范院校读书的学生人数也很不少,如果按现在的基础教育师资编制,大约不可能都去当老师。所以,在师资设计上,应该进一步做出改革,增加教育的投入,增加师资的投入,为基础教育上一大步台阶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教育的提高是无止境的。随着学龄人口数量的稳定,即使开放二孩也不会再出现人口数量的大幅飙升。所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精细教育,一定会提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日程上来。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他的想法无论有怎样的缺陷,但是他看到的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加工的零部件,这个问题则是现实的,也是必须要加以改变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人们在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像是世界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人又不是这部大机器的零部件。每个人只能是他们自己。如何把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放射出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则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