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尴尬

已有 2248 次阅读 2016-1-21 07:3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在的文学与影视创作似乎越来越艰难。先不说原因,先说现象。在网络文学中,穿越的内容占有很大一部分,还有就是一些具有超能力的人物。这些人物中有的是特种兵,有的是武林高手,他们自身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超能力。不管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超能力一发挥,就能转败为胜。电影中的情况也差不多。国产电影还不是那么突出,而好莱坞的电影在这个方面则绝对是一马当先。奇幻神怪已经成了好莱坞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些神奇的因素在文学中或者影视中确实能够吸引很多眼球,这一点无可怀疑。可是架不住总是看这些东西,时间一长,肯定也会有视觉疲劳。看着看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人们就拼命拿出更神奇的东西来诱惑读者和观众。这些东西对于年轻人确实能有吸引力,可是对于其他的群体,就未必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这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人们渴望更新奇的文化产品,猎奇是很多人的通病。而这些文化商品的生产者们,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也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所以,真正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出产得越来越少,奇幻的产品越来越多。大家都指望着奇幻来吃这碗饭。

然而,这种奇幻所能创造的市场收入总会要受到一定的局限。神奇鬼怪折腾来折腾去,就是那么几套路数,再变也变不出更多的花样来。时间一长,人们肯定会感到厌倦与腻味。将来这些文化产品究竟要到哪里去扩大市场,还真是不太好说。戏法变来变去,如果不能翻新,就没什么人爱看了。

其实,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很明白,真正有长久魅力的文化产品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现实主义。真正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着永久魅力和生命力的。但是,这种有着永久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要想创造出优秀的来,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它需要有深厚的积累,这需要长期深入人民,深入生活,而且还要有心去做积累的工作。第二,它需要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故事要能吸引住人,能抓得住人。第三,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流畅与优美也很重要,这是作品的载体,不可轻忽。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则是表现方式。好的故事要用好的表现方式来传播。这几样缺了其中任何一样,都不能成为成功的作品,即不能成为被受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就不会成为有市场前景的作品。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不是那么好做的。而现在的创作者们和表演者们,大多都是想挣快钱挣大钱的想法。有人说,这其实就是钟点工的做法和想法。要搞艺术创作,得有古玩老板的心性,那就得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得沉住气,沉得下心性,踏踏实实地干、不急不慌地干,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平淡,受得了贫寒。没有这样的准备,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虽然即便这样,也未必就一定能出好作品,但这样做的结果,创作出好作品的机率会大一些。过去说十年磨一剑,作品也是一样,也得磨。如果不想磨就想拿出手,那拿出来的只能是粗制滥造的东西。

受得了贫寒这一条,可能有不少人不太认同。这里的贫寒,也不是让人饿肚子,但在创作的阶段,你绝对别想当富翁,别想天天吃香喝辣,得准备啃窝窝头,就咸菜,喝凉水。当然,不一定真去吃这些东西,但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其实,在国外,有不少艺术家,也就是这么干的。人家干这个活,主要就是喜欢。总想拿出最漂亮的活儿,表示出自己的才能和水平。当然,也有好莱坞那种商品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也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总的看来,是以赚钱为主要目标的,想方设法来赚观众的钱。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要想看到真正的精品那就绝对不容易了。

好莱坞的剧本也有精品,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它现在更多的产品是依靠技术,是最先研发出来,而且除了好莱坞,其他地方都还没有的技术。靠着这一点,好莱坞没少赚钱。可是在技术展示的背后,那些人的思维、情感、心理、情怀,似乎都被隐没在技术中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咱们的影视制作,技术上肯定还不如人。但这并不一定是什么缺陷。我们应该更要挖掘出人文的因素来,来让作品更能打动人。要做到这一点,比用技术来吸引人更困难,要下的功夫更多。但这也才是文学艺术作品最根本的魅力展现。靠技术可以让人眼花缭乱,但不一定能打动人。

现行文学作品中,包括网络文学作品中的那种穿越、超能力、借尸还魂之类还是少一点为好。这同样也像是借助某种技术来吸引读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创作便利,可以胡来,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而弊端则是太荒诞了,以至于没有人能相信这一套。你描写得再美好,如果严重脱离现实,那作品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51592.html

上一篇:读《梦溪笔谈》“刘廷式”一节
下一篇:历史中的秘闻
收藏 IP: 114.246.179.*| 热度|

2 姬扬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