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初,在读研究生时,有篇英语课文专门讲述若干年后孩子们上学的情景。那篇课文说,孩子们已经不用去学校了,在家看着电脑就能听老师讲课。作业也在电脑上做,答疑也还在电脑上做。那台电脑真是无所不能。现在看来,在技术上,孩子们不用去学校而在家上课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孩子不打开电脑谁来管,家长忙得要命也管不过来怎么办?这些问题当年的课文都没有涉及。
八十年代中期,不光有关计算机的文章发一篇火一篇,这不是指学术论文,不过就是科普类或者科幻类的文章就有此等魔力。而且,有关人工智能的设想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而不能自持。特别是那一篇又一篇人工智能机器人造了人类的反,把人类奴役起来,最后人类又反过来起义,推翻机器人的非人统治。这类的故事在当时简直数不胜数。
另外,人们也在谈论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第一代的代表是电子管时代的ENIAC;第二代是晶体管的电子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的电子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子计算机。那么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样?有人已经提出量子计算机概念,还有人提出会超越第五代、第六代、……,第N代的电子计算机。那时候可真热闹啊,什么概念都敢说,什么想法都敢提,人们有着疯狂的想象力,在尽力地展现。
后来呢?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似乎这些东西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1991年,我去英国做访问学者,LEEDS大学的哲学系系主任跟我聊了一会儿,他建议我读一点CONNECTIONISM方面的书,而他自己是专门研究莱布尼茨的。我看过他写的关于莱布尼茨方面的书。而这个CONNECTIONISM是个什么玩意儿,我完全没有概念。当时的英汉辞典里也没有这个词。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个东西叫联结论。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它?同样没有人告诉我。不过,我就利用系里给我的便利条件到LEEDS大学的图书馆里借了一本又一本书,然后又一本又一本地把它们复印出来。因为在系里复印是免费的,而在图书馆里那是要花钱的。复印出来后就开始读,结果复印的速度远远超过读的速度,最后我就不得不大大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那些书里大多数都还是在讨论概念,真正在实验室里做出活儿来的实在太少了。有,但很少。
在读的内容里,我发现一个还算值得读的东西,那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在概念上,它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感知层或者叫输入层,一个是处理层或者叫中间层,再一个是输出层。这个人工神经网络是并行处理系统,而不是串行处理系统。并行处理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串行处理的速度。它讲了两个实验,一个是通过系统的自学习,来掌握处理水中暗礁与水雷信息分辨的技术,另一个是学习处理不同人的语音的技术;第一个自学习过程是把大量的暗礁声纳信息与水雷声纳信息向这个系统不断地发送,让它做出判断。最初的选择结果是一塌糊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系统开始摸出点门道来,判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最后,这个系统就成为分辨水雷声纳信号的专家系统。第二个是针对人们在说英语时,比如说一个词,aviation, 虽然都是按着所谓正规的发音来说的,但男人与女人之间,成年人与儿童之间,声音沙哑的人与声音圆润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没有经过训练的机器是无法分辨这些声音到底是不是正常的英语发音。这也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让机器系统掌握这样的分辨能力,即不论是什么嗓音的人说出这个词,机器都能准确分辨出这个词的词义来。
关于这部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当年还写了几篇论文。后来因为再也没有接触到新的成果,同时也因为有其他更为紧迫的工作要做,这个活儿就不得不放下了。现在这个领域里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我也实在不了解了。
最近,人工智能的问题又开始炒得热乎了起来,人们又在谈论三十多年前的那个老话题,即机器到底能不能胜过人类。现在没有人能做出一个绝对的判断,说一定是能,还是不能。至多有人说,在有限的未来时间,机器还是超不过人去的。反正这个问题,无论做什么样的回答,现实的意义都不算大。不过,咱们不妨调侃一下。假设西方基督教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我们给予认定,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认定,人工智能是由人类智能创造的。如果人类超不过上帝去,那么人工智能就不会超过人类智能去。这个逻辑成立吗?不知道。但看上去似乎可以这样类比。可是问题在于,人工智能是由人类智能创造的,这是可以得到证明的,而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这是现在无法证明的。这是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如果这个区别存在的话,这样一个类比可能就没有意义。
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时,已经不再用所谓智能领域中的问题来讨论了。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人类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说嘴的了。人们更多地说的是智能领域之外的事,是情感领域,是价值判断,但肯定不是智能领域。这就有点让人觉得在智能领域,人类真的不再具有多大的优势了。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所谓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所能做的,都是人类智能安排它们做的,从来不是它们自己主动做的。这个现实应该是成立的吧。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没有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