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课时多些好,还是少些好?

已有 3441 次阅读 2014-9-2 05:0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所上的主课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时的课时相当地多,每周六学时,要上两个学期,这样算下来,至少要240学时。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上三节课。那时候,我并不是个用功的学生,加上老师讲课枯燥无味,根本就听不进去。为此,还闹过一次小范围的罢课。所以我学习这门课的效果极差。考试成绩勉强得个良。第二个学期还是学生争取弄个开卷考试。如果闭卷,那估计成绩会更差。这一年下来,我得到了什么?现在也不好说。说是有点印象并不为过,说有多深的印象绝对说不上。后来有一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算是专业基础课,结果连50分都没能拿到,说是铩羽而归一点都不过分。

当我自己当了老师,开始给学生讲这门课时,是学生的公共课,课时自然比我们当年要少,那要算下来,也有七十多学时。那时也是大班课,但也不过百十来人,不像后来都是二三百人。那时要求讲课要系统化,所以老师认为的主要内容一个都不能少。讲得这么多,这么详细,学生到底得到了多少?没人知道。想想我自己当年上了240学时的课,考试成绩尚且如此,很难说作为公共课的讲授,效果能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可是为什么要系统化?什么才叫做系统化?其实也没人能弄得清楚。反正当时认为,只要讲得多,讲得细,自然就会系统化了。

事实证明,讲得很多,学生能吸纳进来的其实不多。很多时间是白白糟蹋了,没有必要。当年我们在大学时一连上三个学时的课,那最后一节课还能听得进去吗?我自己猜测,过去那种所谓多课时系统性的教学,估计都是跟苏联学的。后来上面要求减少学时,当时很多老师都不乐意。那时候,我们这些讲公共课的,收入就是靠多讲课,挣点子课时费。课时压缩了,讲课时间少了,课时费自然也就少了。从利益出发,没有老师喜欢减少课时。

可是上面下来的压缩课时的要求是硬任务,教务处也特别喜欢压缩我们的课时。于是在大家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课时给压缩到五十多学时,后来又压缩到四十多学时。结果发现,至少是我自己发现,压缩课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反正按照原来所谓系统化的讲法,是根本讲不完的。于是索性按照自己的兴趣,讲那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专题。把这些内容讲得深一点,有趣一点,讲起来自己有心情,学生听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后来,其他学校的老师在开会时还会抱怨课时太少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反正课时少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再抱怨也没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倒不是顺势而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看来,当年教学要求所谓系统化的讲法,实际上是比较愚蠢的。试想,如果所有的学科课程都要求系统化,那么现有的课程得让学生们上十年大学都不止。那这个大学读起来还有什么意义?更不用说,有很多东西,讲过之后,就会迅速过时和贬值,那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从讲课的效率上看,课时越长,效率越低。如果一次连排两个课时的课,学生还能容忍。如果排三个课时连讲,别说学生了,连我都无法容忍。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我再在讲台上唾沫星子横飞,能有什么用?所以在第三节课,要么请同学提问题,要么给学生放点政论片子,如《居安思危》之类。

大学讲课,现在看来,最不需要的就是所谓系统性。这种要求完全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对于学生基本就是毫无意义。大学里的课,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看上去不那么深奥,但又不会让学生简单地回答“对”或“错”,是需要他们动脑子来想的,而且最后老师给出的回答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深思。同时,老师也必须要告诉学生,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即使是一道计算题,也肯定有不止一个算法和思路。

我们这门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听,那不现实。但如果那些有兴趣听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那老师的课就算没有白讲。那些只是因为担心老师点名而来上课的学生,即使他们只是像风吹过一样,有些内容顺便刮进他们的耳朵里,那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知道老师讲过什么样的内容,至少知道老师是怎么讲的。甭管多好的课,要求学生把老师讲的都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那绝对是无意义的奢望。

我当学生的时候,和刚当老师的时候,当老师的总是希望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览无余地都告诉学生。心情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拼命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完全没有必要。大学里听课,如果有那么一句半句地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那就算要念弥陀佛了。你还能指望别的更多的东西吗?你的奢望也太大了。学生能觉得你讲得还不俗,觉得你还很敬业,那你就得烧高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24188.html

上一篇:可怜天下父母心
下一篇:开发操作系统
收藏 IP: 114.250.91.*| 热度|

2 chenhuanshe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