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可怜天下父母心

已有 3288 次阅读 2014-9-1 05: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句老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细问起来,“可怜”二字当何解?谁可怜?可怜谁?父母可怜吗?很多事是他们情愿的。你不让他们做,不让他们陷入这种“可怜”,他们会不乐意,他们会感觉更“可怜”。是父母的心“可怜”吗?天下父母的心情大致是相似的,即天下的父母都可怜,而人一旦有了孩子,就一定会做父母,大家都会陷入可怜之中。相形之下,惟有子女和当不成父母的不可怜,只要是当上父母的,就一定会可怜。而那些婚后没有小孩子的,其中有很多人盼着要当父母,盼着要有自己的孩子,或者说,盼着要让自己进入“可怜”的行列。

其实,说到父母心的“可怜”,并不是说父母为儿女所做的一切有多么不堪,而是说父母的一片痴心却得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同,甚至得到的回报与他们的期盼背道而驰。这才引起他人对父母之心的悲叹。今天,中国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的。可是什么是龙凤?什么才叫成龙成凤?是不是只有出人头地才算成龙成凤?如果没能出人头地那当父母的是不是就白为儿女操心了?那种所谓平安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说法,其实并不为那些为人父母的所认可。他们要的不是儿女的平平淡淡,可是父母想要的儿女生活的不平淡,却有可能带来的是儿女甚至全家的不平安。

多少父母为了儿女们操的心未必是儿女们真心想要的。所谓“咸吃萝卜淡操心”,对儿女们来说真的一句实话。为了让儿女能让一所好学校,父母会抛舍原来的家业,花高价买一处条件较差的学区房。大人吃苦受罪,孩子心里也不舒坦。儿女上了学后,父母又得投巨资,让儿女去上这个或那个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大人累,孩子也累。孩子要是不乐意了,大人也不高兴,一句“这都是为你好”,把孩子的嘴给堵住了。多少学了奥数、钢琴、英语、绘画这类班的孩子,最终把当年学的统统给扔了,当父母的又当如何?你不还是一点招也没有吗?为了考上好大学,就得先上好中学。为了考上好中学,也得先上好小学。为了念收好小学,还得想方设法去上了个好托儿所。这十几年下来,多的投资要几十万。父母咬牙,儿女心惊。这叫什么日子。

之所以称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这些所有的投入,最后竟没有得到父母们想要的回报。要么,孩子没有上成理想的大学,甚至有的连学都没上成。要么,孩子在这些年巨大的压力和摧残下,身心俱疲,或者染上这样那样的疾病,特别是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不要了父母的老命吗?可是谁能保证这样的情况不发生在自家的身上?

其实,孩子的成长,关键的要素并不在这类逼着孩子快速成为工具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生活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中。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不是那些各种各样的技能,而是能够健康生活的处世与待人接物的良好习惯。知识与技能当然是需要的,但不是像某些父母那样,让孩子长年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特别是,很多父母在给儿女付出很多而没有得到所期盼的结果时,会觉得很失望、很失落、很悲催。他们自己的青春年华都付出在为了儿女所谓未来的好日子当中。他们自己没有过什么好日子,孩子跟着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这样的家庭有什么幸福?

孩子其实并不需要父母加在他们身上的巨大压力,孩子最需要的是能跟父母有平等的地位,能跟父母进行平等地谈话和交流。他们反感父母那种蛮不讲理的态度,反感父母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就给他们强加这样那样的要求。这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做父母的,别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好。诚然,做父母的不会故意要害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们对父母们所说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而极为反感。你说为了我们的好,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你们所谓为了我们的好,就可以任意伤害我们吗?至于你们做父母所说的未来的好,将来是真的好吗?孩子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当前的感受是不好,做父母的用所谓未来的好是无法打动他们的。

父母们真正的可怜,是他们放弃了他们自己的现实的幸福生活,为了要得到儿女们未来并不确定的幸福。他们的这种牺牲,其实未必能给儿女们带来未来的幸福。不少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送到了国外。孩子在国外成家立业,为了自己的生计疲于奔命。他们顾不了自己家的老人,老人们自己把自己送进了空巢家庭的状态。这样的生活谁能感到幸福?孩子们?还是父母们?当儿女的由于在国外生活日久,也逐渐淡忘了中国传统对老人孝敬的概念,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做父母的虽然并不指望儿女们天天守在身边,但儿女们由于父母们的辛劳而失去了为人儿女的孝心,父母们自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可是这样无情的儿女就会感受到幸福了吗?真是天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23910.html

上一篇:实践与认识是怎样的关系
下一篇:课时多些好,还是少些好?
收藏 IP: 114.246.175.*| 热度|

3 张红光 武夷山 罗汉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