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50年代和80年代

已有 3926 次阅读 2012-7-29 21: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80年代, 50年代

作家王蒙在《中国天机》一书中多次提到80年代,说有些人对80年代非常感念,认为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当然,作为王蒙本人,对这个观点有点保留。一方面,80年代对我们国家改变了很多,另一方面,80年代也仍然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远没有像那些当时的年轻人认为的那么美好无比。不过,有一个感觉我与他是一样的。就是粉碎“四人帮”,就像获得又一次解放。我没有经历过1949年的解放,无从感受王蒙当年的感觉。但是1976年这次赶上了。王蒙甚至说,粉碎“四人帮”比1949年解放还更让人触动。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没有发言权了。
从王蒙的书里来看,对于一些文化界的人士来说,80年代是一个思想文化大解放、大翻身的年代,所以有些这方面的人士对此非常怀念。但是王蒙似乎没有他们这么乐观,因为当时也有不少与这些人士所怀念的东西针锋相对的东西。当然,王蒙没有说对这些针锋相对的东西,他有什么明确的态度,不过,从字里行间来看,显然没有足够的热情。
我们那个时候正在大学里,在课余时间,我们在图书馆总是积极借阅各种文学期刊。北京的有《十月》、《当代》、《人民文学》和《北京文学》等,广州有《花城》与《作品》,其他就是冠以各省名称的《××文学》。像王蒙、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张洁等人的作品,都是在这些文学期刊上发表的。我印象比较深的,除了最早在《文汇报》上发表的由卢新华写的《伤痕》之外,这也是伤痕文学的起点之作了,再有一篇是发表在《安徽文学》上的《解瑛瑶》。这也是一篇伤痕文学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就叫解瑛瑶,是一位姑娘,在文革中受尽各种苦难。最后也不知道她是自杀了,还是杀人了,现在已经记不住了,当时我们班有的文学女青年读了这篇小说后,激动了好多天,经常和别的同学讨论这篇小说。
当时还有好多小说没能进入这些文学期刊,他们通过油印的方式,在各处张贴,例如在西单民主墙处,就贴过不少这类文学爱好者写的模仿伤痕文学的作品。那时的青年人,对什么都敢于质疑,对什么都敢于否定。没有他们不敢说的话,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了50年代,现在70岁往上的人们,其中有那么一些对50年代特别怀念,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作家王蒙在他的书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不过,王蒙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并没有过度美化那个50年代,因为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问题。比如,粮食统购统销,本来是一个临时性的措施,结果一下子就实行了差不多40年,到1994年才最后取消了粮票。我们家现在还留着那个时候的购粮本,每个月发多少粮票,那上面都有记录。哪一天,你买了什么粮食,是大米,是白面,还是玉米面,那上边都有详细的记录。
人们对50年代的怀念是人们的纯洁、简单、激情、热烈、朴实,对80年代的怀念是思想的解放、言论的迸发,也同样存在热情和豪放。但是,50年代,人们的生活是贫困的,虽然这种贫困没能挡住人们的热情,但贫困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比较普遍。80年代的激情背后仍然存在着某种狂热和不切实际。正如王蒙在书中所说,有位老同志对他说,少想点好事。那意思是,好事没有那么多,你以为是好事,可是没准就不是什么好事。或者说,只有少想点好事,你才会冷静下来,不至于那么狂热,那么张扬。
年龄越大,对于过去时代的看法就可能越平淡。毕竟见得多了,很多事就见怪不怪了。而且到了这个年龄,也不想跟别人争论了。不争论的原因有这样几个,一个是争着没有意思了,没有年轻时的激情,跟人抬杠没有太大的动力了;一个是很多问题,你自以为是对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你未必是对的,你的争论和坚持很可能给人落下笑柄;还有一个是,很多问题其实未必你想清楚了,你没想清楚,就去瞎争论,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不知道,邓小平当年说不争论,是不是也有他对这种人生的感悟。有些事,争是争不出结果来的,只有先做着试试,看看效果如何,才有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如果争起来,争了半天,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没有结果的。当然,有的人能说,也会说,而另一方没有那么好的口才争不过,但这不等于会说的就是对的,不会说的就是不对的。从逻辑上说,事情的对与错,从来就不可能在争论中得到解决。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只是在有一方有明显的逻辑错误的时候,才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双方在逻辑上都没有明显的差错,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80年代已经过去30年了,50年代也已经过去60年了。我们尊重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毕竟这种美好也是一种存在。只是今天的人们,不要太天真地把这种存在当作那个时代的全部,就够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97131.html

上一篇:忆伦敦
下一篇:北大、清华的“庄严”承诺
收藏 IP: 115.170.122.*| 热度|

2 张玉秀 冯大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